第一百二十四章【想什么】(下) (第3/3页)
她也无法认全,正是因为如此罗行木方才放过了自己。
罗猎道:“别忘了他和我的关系。”
麻雀当然知道罗行木和罗猎是叔侄关系,可这并不能解释罗猎懂得大禹碑铭的原因,麻雀也没有追问下去,毕竟罗猎当时是为了救自己,只要她知道罗猎是关心自己的,罗猎没有加害自己的心思就已经足够了,其他的无需追问。
麻雀道:“你来,我给你看样东西。”
罗猎跟随麻雀来到后院的小楼,麻博轩藏书颇丰,小楼的二层共有五个房间,里面全都是他生前的藏书,其中不乏珍贵的传世孤本,抛开麻博轩的人品不言,他的学识绝对当得起渊博二字,尤其是在古文字的研究方面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
麻雀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递给了罗猎,罗猎接过一看,这本书却是线装本的《拾遗记》第二卷,翻看书签所在的那一页,却见上面写着:“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
九鼎之说,罗猎早就听说过,据左传中所述,九鼎是根据事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定鼎”,也就成为全国政权建立的代名词。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九鼎乃是九足之鼎,不过这种说法支持者并不多。真正引起罗猎注意的却是《拾遗记》这一页的标注,应当是麻博轩当年亲笔所注,他认同了九鼎的说法,而且特地在其中标注了大禹碑铭。
这会儿功夫,麻雀已经从书架上抽取了一摞史料,其中有《左传》《史记》《封禅书》《汉书》《战国策》等等,这些书关于九鼎的记载全都用书签标明。
麻雀抱起这些书放在了书桌上,拍了拍手道:“还有许多,我给你找出来。”
罗猎道:“不必那么麻烦,你找这些书想要说明什么?”
麻雀道:“这段时间我整理书籍的时候发现,我爸当初寻找大禹碑铭不仅仅是为了要证明夏文的存在,而且他认为禹神碑上记载的文字和传说中的九鼎有关。”
罗猎曾经亲眼见到过那块漂浮在火山口上的禹神碑,当时虽然情况危急,他仍然牢牢记住了禹神碑上的文字,那些文字深奥晦涩难懂,在脱离险境之后不久,他即刻将文字原封不动地默写了下来,不过以他目前的学识仍然无法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从字面上看来,大禹碑铭只不过是为大禹歌功颂德的文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