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东窗事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章 东窗事发 (第2/3页)

新颖性和创造性排列组合中的漏洞,然后补漏。

    而不是跟那些文豪重生文那样靠背下来当文抄猪,这两者有智商上的本质区别。

    只有弱智猪才靠“背诵”这种低等技能获利。

    当然,这样刷出来的专利,只是钻了法律审查的空子,实际上多半是毫无市场经济价值的――也就是说没法真的把这种理论上有创新的东西用于生产赚钱。

    但是没关系,因为华夏有全世界最庞大最官僚的“职称”评定体系。

    有几千万需要评中级职称的工程师,几百万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都需要“实用新型数x个”、“发明x个”这种硬杠子指标来凑数据。

    所以那些充塞国家专利库的垃圾专利,就是作为“职称仓库”用的。很多专利代理事务所的代理人,都会有一票需要凑职称的关系户,会来连这种辣鸡专利的署名权一起买走(当然是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之前就买走)。

    一般实用新型一个几千块,发明一个两三万,论个卖,不看质量。

    刘教授刚听完冯见雄的意思时,一脸的不可置信。

    “这小子不是个大一新生么?怎么对行业内的这种弯弯绕那么明白?跟这种人谈合作,真是一点**感都没有。”刘教授脑中微微有些不快,潜意识里觉得在冯见雄面前连端一下教授的架子都挺不自在的。

    而且另一方面,他确实也没有多少冗余的资源,可以让冯见雄帮忙。

    于是他想了想,婉拒道:“这位同学,我不知道你哪里打听来这一行的行规。但是我这边平时做这种事情的机会,确实比较少――我们学校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传统文科强校,理工科太弱了,合作的科研型企业也很少。

    教授,尤其是文科型的教授,评职称只靠论文,又不是评教授级高工,还非要凑发明数量。所以,我这边这点业务关系,他们自己搞搞就饱和了,希望你理解。”

    刘教授觉得自己解释这么多,已经很给冯见雄面子了。要不是邱雪给他说好话,加上这个学生实在努力,还能给他提供论文素材启发,他也不会跟一个新生废话这么多。

    冯见雄自然有些失望,但他知道对方说的也是实情。

    这事儿,是自己办的时候没把困难想全面。

    他后世开律所和知产代理事务所的时候,合作的有很多研发型企业客户,这种生意自然需求旺盛。但如今混一所文科强校,“市场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