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二六章 蔡府之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二六章 蔡府之书 (第2/3页)

人出来反对,未必完全都是为了国家公益之心;而颍川荀爽是董卓执政之后才提拔起来的三公,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比较尴尬,站在一个调和者的角‘色’上蔡邕也可以理解……

    唯独袁隗,整个朝野之中唯一能和董卓掰手腕的名‘门’大阀,也正在聚集了关东士族在公然反抗董卓的士族领袖,竟然在这么关键的时刻闭口不言……

    斐潜说道:“……周尚书、伍校尉之头已悬于都‘门’之外矣……”虽然说尚书和校尉并不算大,不说尚书的重要,单单说一个城‘门’校尉,按照后世的来说像是京城分区的警察分局局长,竟然也是说杀杀,还将身首异处被人拿来示威,真是凄惨。

    说道这两个人,蔡邕更是觉得心中既觉得愤怒,又觉得心寒。比起斐潜来说,蔡邕更加了解周毖、伍琼两人。

    周毖是武威人,算起来是西凉的人没有错,但是其父周慎当初曾经担任过豫州刺史,因此也和汝南袁家关系不差……

    而城‘门’校尉伍琼,则是汝南人士……

    所以当周毖和伍琼落得如此下场之后,蔡邕才说斐潜昨日的预言都成为了现实,并且深切感受到了袁隗的虚伪。

    蔡邕虽然正直一些,但是不代表蔡邕是愚笨,作为能够纠正古经之谬误做出熹平石经的人,只要给他充足的时间细细思量,从细微处发现纰漏对于蔡邕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蔡邕再次长叹,说道:“周尚书、伍校尉真乃忠义之辈,却沦落至此,着实令人太息……而袁太傅,未免令人齿冷矣……”

    太傅袁隗最大的破绽是在大朝会上不发一言!这个问题是如论他事后算丢出周毖和伍琼两个弃子也没有办法补救的。

    而为何袁隗不反对迁都呢?

    蔡邕真的不敢想下去,这也是他觉得袁隗虚伪,并不齿袁隗为人的原因……

    袁隗不反对,那么意味着迁都已经是无可挽回了。

    “……光武建都于此二百年……今毁于一旦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