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山重水复无路可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山重水复无路可寻 (第2/3页)

歪扭扭。若让我稍加改进,保准让你领略什么叫有如神助,欣赏一下笔一样直的垄沟!”

    汉子打量了李毅几眼,他嘴角挂着一丝冷笑道:“你快拉倒吧,为兄我实言相告,你这是碰上好心人,如果换个脾气暴的,还不打你一溜跟头!为兄送你一句话,还是哪来回哪去吧!”

    李毅闹了个烧鸡大窝脖,他的脸如同红布一样,豆大的汗珠滴滴下落。我好心好意帮你忙,没想到你不但不领情,反而恶语伤人。

    “好,我走人!”李毅气哼哼的扔下四个字,他转过身,像避瘟疫一样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这真是冰火两重天,只片刻之功,李毅的心情就从巅峰跌入谷底,他垂头丧气,一路唉声叹气。

    做事情需要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只小小的挫折,绝不能打退堂鼓。这句话是李毅学习枪法,他的女师父所送金玉良言。想到这个漂亮妹,他精神立即为之一振,又开始了推广技术的征程。

    虽然李毅不断总结方法,改进自己的讲话方式,但好像所有人都商量好一样,故意与他为敌,没有一个人理睬他的高谈阔论。

    连续的失败,令李毅再无法提振心情,而时值中午,他又饥肠辘辘。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得慌。但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去哪里解决温饱问题呢?

    正当李毅徘徊于田间的时候,一个黑大汉走了过来。

    喔!这人比自己好高,此等身材若是在后世,也是稀松平常之事,但在这汉末时代,生活水平低下,大多人在温饱线以下挣扎,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因而个头普遍不高。七尺男儿也只是一米六出头,不过这就是普通民众的平均高度。

    李毅仔细打量着这位高大威猛的汉子,一张圆脸黑中透红,浓眉大眼,狮鼻阔口。而他的装束确与众不同,刚刚见到的农夫,以及李二夫妻,都穿着或蓝或灰的粗布衣,而此人的衣服却是淡蓝色丝织长衫。一眼便能看出这位汉子身份的与众不同。

    大汉爽朗的一笑,抱拳拱手道:“在下姓王名仁,家就住在太平村,这位兄台如遇到为难着窄之事,可与我王仁言明!”

    看你这样子,也不是下地干活之人,与你说又于事无补,我何必多此一举?李毅想罢一笑道:“我什么事都没有,就不劳烦王兄了!”

    王仁微微一笑道:“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汉,想必兄台也看走了眼,这就怪不得众位兄弟叔伯了!”

    这王仁是话中有音啊,他明里说出了自己的出身,暗中却示意我李毅不像庄稼人。是啊,我本来就没系统的干过农活,这也不代表我没学过啊!

    既然你提起了话头,那我也不必客气,李毅凄然一笑道:“是我李毅眼力不够,没有发现王兄这块真金。既然兄台懂得此道,就免了我诸多不便。王兄是明白人,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有改造农具的设想,还筹划着把耕作技术改得更加科学合理,若是兄台信得过,咱们可以坐下来共同探讨!”

    王仁本意是要点醒,让李毅别执迷不悟,没想到其会错了意,反倒与自己纠缠不清。“哈哈!”王仁爽朗的一笑道:“我也与你实话实说了吧,李兄看上去不像庄稼汉,便没有人信得过你。若想取信于民,就需拿出真本事!”

    真本事?这是要我实际操作一年,不,是半年!但从春种到秋收,要白白浪费几个月,时间宝贵,岂能蹉跎岁月?

    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还是算了吧,我也没闲工夫证明自己。送上门来的粮食都不要,这些人真是傻的可以!

    “多谢兄台点醒,我明白其中的缘故了,王兄请多保重,咱们后会有期!”李毅拱手与王仁作别,拔腿迈步离去。

    “唉!”王仁伸出手,像是要喊住李毅,但喊出的声音极低,而手臂也缩了回来,他瞬间改变主意了。

    真他娘的郁闷,李毅埋头走在太平村的大街上,他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太平村的主街为南北走向,这样的布置极为少见,也许是最初落地的住户有此习俗,或者是村旁那条河流,限制了东西向的发展。总之南北大街极长,饥饿难耐的李毅,怎么走也走不到尽头。

    阵阵米饭的香气,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送进李毅的鼻孔,让他的饥饿感更加的强烈,饱受着煎熬与诱惑。

    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这饭菜也与自己作对,李毅正腹诽着,一张案板进入了他的视线。

    镰刀、锄头、镐头……案板上摆的都是农具!这农具都是呆呆笨笨的,没有半分灵性,用这种农具,岂不要事倍功半,白受冤枉累啊!自己不是吵着喊着要推广新式农具吗?与这个铁匠铺合作,绝对是一条捷径。

    李毅抬头望了眼铺幌,上书歪歪扭扭三个大字:铁匠赵。好,就是这家了,只要姓赵的点一下头,那自己的饭东就找到了!

    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赵铁匠家的门是半开的,李毅兴冲冲迈进了赵家大门,院子里空荡荡静悄悄的,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李毅便径直进了屋子。

    只见一条大汉倒在榻上鼾睡,铁炉中没有半丝火苗。难道生意也不景气?见到此情此景,李毅凄凉之感油然而生。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还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