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1章 机械之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1章 机械之王 (第2/3页)

从建市开始就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道路宽广,绿化率高的离谱。这里的气候和东北差不多,对赵庭柱将军来说更是再合适不过,以至于他都想在这里一直干到退休。

    在这里,他和卫立煌的合作颇有点像一战德国的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参谋长。他将大部分的工作都委托给精力充沛的卫立煌,而他几乎就只用在文件上签字而已。

    话是这么说的。

    赵庭柱毕竟是在枪林弹雨里一路打出来的资深陆军上将,对于战争,他实在是太熟悉。熟悉的就像是老农民种地那般,他不需要去参加太多的会议,只要看到卫立煌提交的报告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这场战争,他准备的时间也确实是太长了,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他都不曾间断的思考过这场战争,在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后,他得出的结论却异常简单——速度和效率。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有最高的速度和效率,帝国就将轻松的赢得这场战争。

    速度和效率恰恰是帝国陆军大机械化变革的中心指导思想,以帝国今日之水平,想要再次击败苏联红军实在是太容易。

    正是因此,赵庭柱将军才可以显得有些随意,早上10点就乘坐一辆吉普车离开总司令部,将烦人琐碎的指挥部工作都转交给卫立煌,而他则去下面的部队视察。

    10月份的新西伯利亚已经开始变冷,大约相当于11月份的北京,到了12月份,这里和苏联就会冷的不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以,留给北方联军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半月。

    鄂木斯克的公路条件很优良,柏油马路宽敞无比,得益于本地的化工产业,本地的公路建设成本确实是非常的低廉。

    这一路上都非常的平稳,赵庭柱将军很快就到了目的地——第一装甲师。

    这曾是他一手创立的部队。

    他现在还能记得第一师从最初建立时的情况,那时候刚从满洲步兵师的框架里拆开来,他在长春和吉林地区完成了一系列的剿匪战,就以此为基础吸收了参加过辽阳战役的老兵,组建了东北第一步兵师。随后成为帝国的第一步兵师,再从第一步兵师改组为机械师,最后是在卫立煌的手中成为第一装甲师。

    装甲师目前是帝国陆军主力编制。

    在帝国陆军的编制体系中,装甲师通常编配1个坦克团、2个装甲步兵团、1个自行火炮团,直辖2个防空营,以及其他指挥营、侦察营、防化营,同苏联的装甲师不同,帝国的装甲师通常都会有一个辎重团。

    在战争时期,每个师的兵力一般都会扩大一倍,第一装甲师的情况也不例外。团级编制还是和过去一样,但是各营下属的连队平均都增加一倍,坦克团所装备mbt33坦克也变成了新式的mbt35主战坦克,数量则从原有的332辆增加到664辆。

    对装甲师而言,装甲步兵团才是作战主力。

    做为帝国大机械化陆军革命的核心力量,装甲步兵团大量配置步兵战车和少量的坦克,并且成体系的配置着履带式步兵战车、装甲侦察车、排雷车、指挥车、防空车、坦克歼击车、装甲运输车、雷达警戒车,甚至连炊事连、医务连都有专门的战地后勤车。

    通过大量的演习测验,帝国陆军目前的主要作战思想和战术是要求坦克部队更为集中的使用。每一场战争中都会动用几个坦克师,或者是坦克旅作为冲锋力量负责撕破对手的防线。而装甲步兵团则在坦克团及本团各营下属坦克连的配合下协同前进。

    在正面战场上,装甲步兵战车一定要在坦克的保护下协同作战,任务是配合坦克作战,而不是承担作战的中心,但在整个大战役中,数量众多的装甲步兵战车却要起到关键的主力作用。

    战术上,步兵不是中心,战役上,步兵又是主力。

    帝国的陆军作战思想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装甲车辆要成体系的实施综合作战,坦克和火炮则要尽可能的集中使用,重点作战”,同时,机械化率越高,作战的速度就越快,效率就越高。

    对于机械化领悟的深入和细化程度。不管是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军,都远远未能达到帝国中央陆军的水平。

    在赵庭柱这位大机械化陆军变革的鼎力支持者看来,苏联红军的机械化工作实在很一般,数量虽然是不少。其实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

    对于新服役的mbt35主战坦克,赵庭柱将军也是非常满意的,基于mbt33主战坦克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升级改进的这一新型坦克拥有更为强大的引擎和更为灵活的变速箱,以及更为稳定的扭杆悬挂系统,更新颖更大口径的线膛炮,包括更为犀利的脱壳穿甲弹。

    相比最新的mbt40坦克肯定是有较大的差距,优点在于造价适中,产能巨大,如果帝国全力推进,mbt35主战坦克的年产量有可能突破3万辆,即便是现阶段也达到了1.2万辆/年的高速水平。

    这种产能上的巨大优势使得北方联军目前已经拥有5870辆mbt35,以及超过7700辆mbt33和不低于4千辆的mt22轻型坦克。

    北方联军目前辖编的坦克团达到了22个,各型号的装甲车则多达7.3万辆,军用卡车总数11.4万辆,总兵员规模接近200万,按照帝国陆军的标准,联军的总机械化率接近75%。

    这是北方联军在一个月实施千里大作战的基础。

    对于战争的了解,赵庭柱就像是种地老农民深知庄稼的好坏一般,心中胸有成竹,他很清楚自己的部队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

    赵庭柱今天到第一装甲师是来见卫立煌和黄百韬的,釜山战役结束后,黄百韬就带着第四装甲师从朝鲜战场撤离,调入新西伯利亚军区,现任北方联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官,军衔也提升为陆军中将。

    年初就调入新西伯利亚军区的卫立煌,从朝鲜战场撤出之后就提出了“综合作战整编团”的新战术构想,类似于70年代现代军事发展的合成营理论,只是卫立煌还没有考虑那么远,而且,合成营理论也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军团的作战。

    朝鲜战争的很多经验教训已经让卫立煌意识到大机械军事必须继续细化,单纯的坦克旅、坦克团、装甲步兵团在实际作战中不仅功能单一。也很容易被克制。

    虽然在整个中日战争中,只有少数装备精良的精锐日军师团对帝国陆军造成了威胁,但是日军的整体装备水平和德军、苏联还是不能比拟的,对卫立煌来说,这就意味着帝国陆军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苏德过程中,很容易遭到较大的创伤。

    他的解决方案是基于陈武上将的基础上,继续细化机械化的变革,筹建一些具备综合作战性能的团一级作战单位,而在朝鲜战场上,陈武上将的东北国防军已经在中央军部的批准下实施合成营的改编和测试。效果是很良好的。

    同日本战场的情况不同,苏德战场上的军团决战规模更为庞大,合成营的作战规模太小,不足以对敌军构成直接的威胁,这使得卫立煌更多的考虑对团一级军事指挥单位实施较大的变革。

    为了保障装甲战车、步兵同坦克部队的协同作战,同时保障坦克部队在大规模坦克决战中的集中优势,帝国中央陆军一直采取装甲师编配附属坦克旅的编制,但在中日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