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九章 奇袭辽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九章 奇袭辽阳 (第3/3页)

后勤兵……他在辽阳县城至少有两万兵力可用。

    人算不如天算,这一仗打到天亮之前。等大山岩知道对手有两个旅团的规模,而且只是俄军这支主力部队的一部分时,他已经连续折损了四个步兵联队的兵力。

    加上主要的阵地炮台都已经丢失。大山岩最好的选择就是撤退,可他没有办法撤退。

    辽阳距离日本满洲军的第一、二、三、四、五军都只有二十公里到六十公里的距离,防线坚固,自然是最佳的物资集中和运输中心。也是本部指挥所在地和情报中心。

    辽阳丢了,这仗就没有办法打下去了。

    大山岩只能死守,让参谋长儿玉源太郎亲自带队从西侧突击出去,先去将驻守在灯塔铁路站一带的后备第14旅团调回来,此后在通知沙河地区的日军第四军野津贯道部。着手调整整个大会战的战术。

    他们的对手毕竟是布鲁西洛夫上校这种级别,在开始着手巷战的同时,布鲁西洛夫上校就同时派出十多个骑兵连在辽阳县城的北侧和西侧巡逻戒备,抢攻日军在辽阳县四周的据点,试图组织日军突围。

    儿玉源太郎在遭遇阻截之后,重新抽调了仅有的两个骑兵连又冲击了一次,这才冲了出去,但被俄军的两个骑兵连追着。一路只能向辽中县而去。远离了目标。

    包括大山岩派出的其他几股联络部队,实际上也都不太顺利,因为布鲁西洛夫上校又将薛长庆带着两个运输营在北侧和南侧增加封锁,争夺日军在周边的据点。

    对于这些情况,宋彪只能从布鲁西洛夫上校那边知道一部分,他不知道儿玉源太郎已经在天亮之前突出重围。也不知道大山岩还在县城里指挥战斗,以及销毁各种情报资料。

    布鲁西洛夫上校也不知道。

    战争就是这样。如果没有足够的情报,双方就像是两个瞎子在打架。连对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通过布鲁西洛夫上校的回信,宋彪知道的信息并不多,但他确信日军肯定会在最快的时间反攻辽阳。辽阳不仅是日军的指挥、情报、运输、物资中心,还是日军二十七万将士的后撤必经之路,一旦辽阳失守,最终还没有夺回来,日本陆军的这二十七万精锐就真的再也无法返回日本了。

    宋彪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日军的五个军在前线能携带多少物资,多少粮食、弹药、炮弹?辽阳的地理位置、周边防御态势,以及距离前线只有二十到六十公里的特点决定了它就是物资集散中心。

    日军在海军胜利之前难道就能未卜先知吗?

    大山岩肯定要预防日本海军战败的情况发生,他必须大规模囤积足够的军事物资,特别是粮食和弹药,就以军饷为例子,为了吸引日本最优秀的青年参军,日本一贯采取非常强势的优军政策,日军士兵在战时的津贴很高,甚至比俄军还要高出很多,平均每个日军士兵的战时津贴在日俄战争时期就有每月45日圆的标准。

    日本在整个日俄战争中光是日军的军饷、津贴等开支就高达两亿日圆,这里面还不包括日军的伤残、抚恤津贴,这场仗打完之后,日本的总军费实际上高达14亿日元,为此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去还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才还清。

    宋彪来推断的话,辽阳的日军总部目前至少有三千多万日圆的军饷津贴储备,军粮呢,至少要能撑三个月吧,难道一战打败的话,后面就要全部缴械投降吗,就不吃粮食了吗?

    按照日军每个士兵正常的每月13.5公斤米粮计算,光是粮食就要有1100万公斤的储备,否则这仗是没法打的,这么多粮食不可能是士兵都背在身上,各军在前线储备量也有限,至少有一半的粮食还是在辽阳和鞍山一带。

    所以日军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夺回辽阳,他们丢不起,这一丢就直接等死了。

    既然想清楚了这一点,后面还有什么可疑虑的?

    事已至此,如今之计唯有和日军在辽阳城决一死战,以四万之力抵挡日军一到两个军的强攻,再多也不可能,日军毕竟要挡着俄军的反扑,难道真当俄国远东军的那四十万持枪农民是吃干饭的吗?

    简而言之,宋彪虽然还不清楚辽阳之地到底都是什么样的情况,也不知道大山岩和儿玉源太郎下落如何,更不知道日军在辽阳县城还有多少人,但他清楚一点,只要他在辽阳挡住日军三到四个师团的进攻,日军这二十七万举国之精锐就撂在这里了。

    也许要不了多久,日俄双方就会彻底陷入“日本无陆军,俄国无海军”的尴尬局面,而这种局面对中国而言恰恰是最有利的。

    宋彪心中已然是一片明亮。

    他将布鲁西洛夫上校的这封俄文汇报折叠起来,从这一刻开始,他已下定决心和日军在辽阳拼出一个血红的明日。(未完待续。。)[]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