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2/3页)

,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

    兼修效力

    【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这里,它的能观智,还是一样从假入空观,正念真如,脱离妄想;但是他的所观境,他的妄想的所缘境是什么呢?大地,以这个坚固的大地为所观境。我们看这个当机众是谁呢?持地菩萨。这个持地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在因地上,他是因为平整大地而成就圆通,所以在事相上呢,就安立做持地,因为他观察地大,它的本质就是真如,摄相归性,这是第一个。其次,从理观上来说,因为他最后的结果──他的内心跟大地一样的平等,来面对一切的众生,所以叫持地。有这两层意思。

    持地菩萨他从座位而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回忆——我在过去生做凡夫的时候,我曾经遇到一尊『普光如来』出现在世间,我当时有幸,做为佛陀的一位出家比丘弟子。那么他出家作比丘之后,平常做什么事情?他怎么修学呢?这个比丘他不是在佛堂用功,他是经常到一些要路津口、田地险隘这个地方去活动。什么叫要路呢?就是众人往来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叫要路;津口就是车子很多的地方。这个田地险隘,就是道路或者土地,有危险的地方,或者不如法的地方。什么叫不如法呢?就是妨损车马,经过这里,对车子或马会产生伤害的。这时候,持地菩萨看到这种不如法的地方、危险的地方,他就把它做一个平填的工作。比方说:这土地跟土地间有河流,这车子开不过去,怎么办呢?他就在中间做一个桥梁。或负沙土,欸!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深的坑洞,他就用这个沙土把它填平。如是勤苦的工作,做了多久呢?经无量佛出现于世啊!他就是做这些──或做桥梁、或负沙土,这种平填大地的工作。

    在这里我们看得出来,持地菩萨他在整个过去生中,他面对的所缘境是什么?大地。他整天就是跟心中所看到的(就是这些土地),这个土地有没有什么伤害啊?有没有什么坑洞啊?有没有什么断绝啊?他心中的妄想就是这种大地的妄想。所以他必须就着这样的因缘就路还家。

    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除了大地,他兼修物品,说:有些力量薄弱的众生,比方说老人、女众等等,在阛阓处,人车热闹的地方,需要别人来搬一些比较重的东西,那么我就事先把这个东西,搬到他所指定的处所,放了以后,马上就离开,完全不收费用。前面他的所观境是大地,这里兼带帮人搬物品。

    到了毗舍浮佛…(我们现在叫贤劫,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的第四尊佛。贤劫之前,庄严劫的最后一尊佛是毗舍浮佛。)毗舍浮佛出现在世的时候,当时出现了严重的饥荒,看这个意思…他(持地菩萨)当时是一个居士。怎么知道是居士呢?因为他有收钱──我为负人,我身为一个挑夫,我帮人家挑东西,那么我挑夫的原则是什么样?无问远近,就是收一块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这当中有些车子,被陷溺在淤泥当中;我有神力为其推轮,因为过去生经常为人家整地、搬物品这个福德力,所以他今生的力量特别大,他就能够推动车轮,来拔除众生的苦恼。

    持地菩萨到这个地方,他的生命都还是在事相上活动,整理大地、搬东西、为人家服务…所以他的心,虽造善业,但还是安住在攀缘心,还是活在心中妄想的生灭心当中,我们只能说他在修习安乐道,直到后来的因缘,才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佛教平心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于触自在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

    回证大果

    【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这持地菩萨他过去都是在向外攀缘──整天在外面做慈善事业,但是后来遇到一个国王,他要广泛的设斋,请佛陀来应供。他知道之后,他就在佛陀要经过的道路中间,平地待佛,预先平整大地,然后很恭敬的站在道路旁边,等待佛陀的经过。这时候毗舍如来带着清净的比丘僧,威仪具足的走过来,走到持地菩萨的面前…当然佛陀看出这个人善根成熟了,就跟他讲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这句话,对持地菩萨的影响非常的大。他说:你要能够向内去平整你的心地,那外在的大地就平整。你不要老是向外去平整,你的问题不在外面,一切的业障海,皆由妄想生,你把你的心平了,你看到外面世界都是平的。就这样子引导持地菩萨开始回光返照,向内观照了!这一句话,对他产生很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我即心开——这时,持地菩萨真实的了解到,其实宇宙外在的环境,是你内心的世界变现出来的。

    为什么大地会不平整呢?因为众生的心有差别、有对立,所以外在的世界就构成对立了。

    要消灭对立,不是从外面去消灭,是向内心!

    当他回光返照──观察这些的高高低低,他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开始探本求源,看到自身的四大、微尘四大,自己身体的四大跟外在的四大是等无差别的;开始从有差别当中,回归到无差别,也就是说,他开始在脱离妄想。

    我们都知道——妄想都是有差别、对立的,相是有差别的;佛性是没有差别的。他开始从相的角度,回归到这个佛性的角度。他去观察微尘自性,互相摩触,这个外在四大的体性,也是一念的心性所变现;内在色身的四大体性,也是一念心性所变现,所以一性无二性,一如无二如,两个不互相障碍,乃至于刀兵,也是一念心性,所以刀兵已经不会伤害到他的身体。(我们人,就是因为有对立的心,所以就会产生互相的碰撞。)

    这时候,他从地大当中悟到法性,而成就无生法忍,在迹门当中成就无生的阿罗汉。如今回小向大,入于大乘的菩萨位中,闻到如来宣说妙莲华的法门,(妙莲华我们前面说过,就是不取。你遇到妄想的时候,首先无住,不要住在妄想,跟妄想脱离,把心带回家。)这种佛知见地;佛知见地就是佛的智慧,这样的佛的智慧法门,我现在来作证明。

    什么叫证明呢?就是说明这个方法,是我自己走过的;这个法门的确是一个道,是可以通达涅盘的。这个法门可以走得通,你看:我刚开始一路都是在大地、外面的环境里面活动,但是我回光返照,脱离妄想以后,我果然证得无生法忍,也证得阿罗汉,这是我自己走过的、这一条道路是走得通的!

    佛问圆通──我如实观察内在色身的四大,跟外在世界的四大,两种四大是等无差别──相状不同,但是它的体性唯独是一念心性──本如来藏,只就是虚妄发尘,只不过是我们过去──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随顺业力,所变现的差别现象。我们现在就从差别现象当中,把心带回家,这个相状的差别就慢慢的脱落,平等的心性就慢慢的显现,而成就无上道,这对我来说是斯为第一!

    这地方我们看得出来,持地菩萨整个修学的过程,他从事相上的造作,最后从理观悟入,而成就无上佛道。当然这当中有个条件──他必须跟三宝有缘。有些人起烦恼,他就没办法遇到三宝的救拔;但是你看这个持地菩萨不简单——经无量佛出现于世,他经常跟佛陀在一起,他就有得度的因缘。佛陀就会告诉他: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得到佛陀的教诲。

    庚三、水大圆通

    从一个湿性的相状,我们应该怎么回家呢?

    古佛授观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

    观身中外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剎诸香水海,等无差别。】

    初成未亡

    【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徧在室中,了无所见。】

    投物心痛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这里,他的理观方式也是一样,从假入空观,从假名、假相的因缘当中,把心带回家。但是他的所观境却是以水大,从水大的湿性当中回家的。那么这个当机众是谁呢?月光童子──这位菩萨内心是特别的柔软清凉,就像月光一样。为什叫童子呢?因为这菩萨常保存一种天真无邪的心,叫童子。

    月光童子他站起来之后,向佛陀顶礼,就白告佛陀说:佛陀啊!我回忆过去在恒河沙劫的时间,我做凡夫的时候,我遇到一尊佛的出世,这尊佛叫做水天佛(这在八十八佛里面有,这个因地当中也是修水观的)。这尊佛,他经常教菩萨修学水观,来入于大乘的三昧。

    水天佛,他怎么教我们修水观呢?

    你一开始观水观——当然水很多,你先不要观外面的水,你先观你身体里面的水。说:我身体当中的水性无夺——我的内身当中有很多的水,有口水、血液…等等,那么它的体性,彼此是不会互相障碍的。当然一个人能够没有障碍啊,那表示他不住在相状,一住在相状肯定是对立。

    怎么观呢?他从嘴巴的唾液的口水开始观,一直观到整个身体里面的津液精血、大小便利。第一个津字就是我们口水,一旦吞到口中,吞到身体里面叫做津;口水含在口中,还没吞进去,叫做液;这个精呢,在骨髓当中的水叫做精;在筋脉当中的水叫做血,乃至于身体里面的大小便利。当然这当中有比较干净的水,有比较污秽的水,不管是干净、污秽,这只是相貌的差别,它就在身体中不断的循环;就是我们身中的水啊,有干净的、有污秽的,就在我们身体当中不断的循环活动。关键在哪里呢?水性一样,不管干净的相状、污秽的相状,它们的本性是相同的。

    一个人见到本性相同表示什么?他已经脱离相状——不住,不住在相状了。这时候再观察外面的水,内水观完以后看外水,世界之外的浮幢王剎诸香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