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69章 毫无回应 (第2/3页)
国棉三厂有十套房子分给职工,丁利珍却只拿了两套给自己,而不顾及其他急切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人。
在国棉三厂,对丁利珍不满的声音不在少数,其中郑忠福就是一位老职工。
1954年,20岁的他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凤城,在这里度过了30年的职业生涯。郑忠福和他的妻子在凤城生儿育女,安家立业。
然而,家庭负担沉重,他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还在家里住,大家挤在一个小房子里。
尽管大儿子已经在工厂工作,但厂里并没有给他分配住房,因为单身男青年通常排在后面。
老郑家的情况十分棘手。因为没有足够的住房,大儿子的婚事一直悬而未决;听说他有三个儿子,每次介绍对象都没有成功。
眼看着儿子们从活泼变得沉默寡言,笑容也渐渐消失,老郑心急如焚。
更糟糕的是,老郑的岳母最近身体不好,其他子女不愿意照顾,只好由老郑的妻子带回了家。
原本就狭小的空间现在挤进了六个人,而且都是成年人,其中还包括一位长期卧床的病人。居住条件异常紧张。
老郑向工厂反映了家庭的困境,希望能够换到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哪怕只是两个房间和一个厅,这样一家六口也能住得下。
他强调自己过去从未抱怨过,即便早年家里挤着六个大人和孩子,他也默默承受。
但现在孩子们长大了,老人又病了,实在难以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老郑的要求合情合理,毕竟在那个年代生四个孩子并不违反政策。
而且他的大儿子也在厂里工作,如果不分房,这样的条件下很难找到愿意嫁过来的女孩。
谁愿意婚后还挤在一个屋檐下呢?
工厂方面表示同情,并考虑将这次分房的名额之一分配给老郑家。
然而,在讨论时,丁利珍却站出来反对,认为不应因个人困难就破坏厂里的规则。
她觉得单身工人应先住在集体宿舍,等结婚后再按资格排队分房。
尽管听起来合乎逻辑,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