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遇缘 (第3/3页)
生,精粹绝妙,看来,古人见山水则晓性情,见仁见智久矣。”
(郭林宗品评黄叔度出处:见《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之“郭林宗至汝南”。)
“是了,仁者乐山,以容成象;智者乐水,以慧见性。” 佛图澄合掌恭敬道,“孔夫子不愧是深得禅味的圣哲,古往今来之贤达,皆为得道成道者,但因传化途径而各生不同,阿弥陀佛。”
(得道成道:《金刚经》记载,佛陀认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没有对仁和智极其通达透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描摹诠释。”只见子猷的目光陡然悠远深沉,语出顿挫,满含浓情感喟不已,“仁者,心怀众生之苦痛,智者,为众生冲刷洗练出苦之真谛,均为一脉相承。圣贤之德,山高水长,后世学人可望而不可及啊!”
佛图澄目力如电,拨了拨绕在手腕处的菩提子念珠,问道:“郭公子当真如此想?”
子猷与少姝闻言错愕,不由得相顾失色。
“贫道并无失礼不敬之心,咱们还是说回山水来吧,”佛图澄指一指陶钵上灵动旖旎的线条,“山有多高,水有多深,何时何地或落于何人眼中,皆由因缘际会,不必强求,但山水自性如如,并无不同啊。”
(如如:是不动、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颠倒分别的自性境界。如如者,不变不异,真如之理也。)
“唔,哥哥,法师是说,若凡圣之间毫无相通,再怎么使劲也是枉然的。”少姝淡然说出自己的领会,又指了指大和尚的陶钵,“就像这钵中暗藏小小宇宙,且与广大无极的宇宙彼此关联,于是可以相互印证,那么凡世上之人,也当是因贤而成贤的了?”
(大宇宙与小宇宙:西方哲学史上,用这对范畴表明人与世界的关系。大宇宙指整个世界,小宇宙指人。这一思想一般认为始于古希腊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认为相似的东西为相似的东西所知觉。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与整体的知识相符合的思想,也是该理论的一种形式。总感觉与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有某些相通之处。)
小小的少姝,说出这样石破天惊的话来,子猷震动之余,豁然开朗:“人皆可以为尧舜,此言非虚,在下从未觉得此身与圣贤有如当下这般亲近过。”
(人皆可以为尧舜: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意思是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王阳明用过一个非常实用而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这个道理:“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