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乐毅亡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乐毅亡赵 (第2/3页)

 新旧政权交替之际,是最敏感、最脆弱之时。为了避免燕王去世的消息传了出去,影响前线伐齐士气。新燕王与朝臣商议,先封锁先王去世的消息。

    燕王继位后,召集朝臣商议,如何伐齐。

    有的朝臣坚持先王之策,缓进伐齐,以乐毅为主。也有的大臣认为,齐国只剩下即墨、莒两城,主要加派军力,定能速灭齐国。

    面对朝臣缓慢亡齐,以乐毅为主的意见,新燕王极其不快。毕竟,他是新王。若速亡齐,不仅可以树立威望,还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大臣商议半日,也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让燕王裁决。

    “诸位所言,寡人听见了。”燕王冷笑道,“寡人要速亡齐。”

    燕王话语刚落,遭到很多大臣反对。燕王早就预料到这一切,淡淡说道:“你们老了,乐毅也老了。老了,想法就保守,没有干劲。诸位,你们该退休了。”

    朝臣见新王刚继位,就要罢免他们,极其不满。然,他们也拗不过燕王,为了避免引火上身,只能称病不出。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清理掉反对声音,燕王看着自己的心腹道:“挡路的,寡人已经清理掉了。诸位,你们可不要让寡人失望。若能亡齐,你们皆是功臣,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朝臣见状,纷纷表态:“臣等,愿为王上效命。”

    “好好好。”燕王看着这些人,十分满意。

    一人道:“王上想要速亡齐国,国内的反对声,很好压制。但,有一个人不好对付。”

    燕王眉宇一紧,“你说的是乐毅。”

    “乐毅亡齐,战功赫赫,又在齐国五年,其手中的将领,不在少数。先王若去,乐毅有二心,对王上可不利。”

    “你们有什么办法,对付乐毅。”

    “臣认为,我们以先王身体不好,速招乐毅归国,只要乐毅回来,我们就能逮捕他。到那时,乐毅的生死,将会掌控在王上手中。王上要他生就生,要他死就死。”

    “此计甚妙。”燕王击掌道,“就这么办。”

    “臣认为,我们还应该换将。不仅要换下乐毅,还要换下其部将。只有用我们自己的人,才能让人放心。如此,王上想要速亡齐国,才能够实现。”

    临阵换将,这可是大忌。可,燕王为了能够大展拳脚,完成父辈遗愿,证明自己,已经被冲昏头脑。

    燕王看着众人问:“谁能堪当大任,接替乐毅。”

    “将军骑劫。”

    “骑劫何在。”燕王喊道。

    “末将在。”骑劫从中而出。

    燕王问:“寡人让你接替乐毅,负责灭齐,你可有把握。”

    骑劫道:“末将,定不负王上期望。”

    “好。”燕王精神振奋,“不亏是寡人倚重的人。”

    骑劫道:“末将就怕有人不服。”

    “天下是寡人的,寡人用谁,不用谁,谁敢有异议。”燕王霸气侧漏,震慑朝堂。他是燕国的王,谁敢反对。

    “骑劫,寡人送你一件大功。如今齐国只剩下即墨、莒,你能灭之,寡人封你为侯。”

    “喏。”

    燕国新王继位,更改国体,先王的老臣、重臣,一概弃之不用。燕王继位,本打算灭齐之事,仍旧交给乐毅负责。这时,蓟城流言四起,说乐毅连破七十多城,唯独攻不破即墨、莒。乐毅治齐,以王道之术,善待齐人,以此笼络人心,择齐自立。如果燕王以新的将军前去伐齐,则,齐必灭。燕王甚疑,又太想证明自己,渴望军功,再加上为太子时与乐毅不睦。便以骑劫为将,取代乐毅,负责灭齐,并催促他即刻启程。

    骑劫常年生活在蓟城,没有久经战场,见齐国只剩下即墨、莒,完全没将对方视为对手。于是,骑劫点起兵将,南下临淄。

    乐毅伐齐,的确是个苦差事。燕国弱小,想要侵吞齐国,哪有那么容易。他不仅要防止齐军反扑,还要应对诸侯干涉,更要提防国内的大臣重伤。

    魏文侯时,乐毅先祖乐羊跨国远征中山,历经三年而灭。然,国内诋毁乐羊的文案,堆积成山。幸好,魏文侯用人不疑,还有魏相翟黄的支持。可,亡中山后,乐羊归国,却没遭到公正的对待,最终郁郁而终。

    先祖走过的路,也是乐毅正在走的。他亡齐,历经五年,而攻不破即墨、莒。国内那些大臣,定会出言中伤他。幸运的是他也遇到一位明主,甚至鞭笞太子,以表示信任他。

    灭齐的难度,乐毅等将领皆知,身在蓟城的大臣,又岂会知道。

    为了更好管理齐国,乐毅以齐治齐的方式,实行王道,还用燕国的爵位封赏齐人,甚至去祭拜姜齐的先祖。乐毅穷尽谋虑,虽不能亡齐,却守住了打下来的齐地。乐毅坚信,在过几年,就能让齐地的百姓认可燕国,与燕融为一体。就在这时,一人急色地走了进来。

    乐毅见状,问,“乐英,你也是镇守一方的将领,行事怎能如此慌张。”

    聊城,是齐国的领土,位于西疆。它的东边百里是济南,西边百里是赵国邯郸。乐毅将如此重要的城邑交给乐英,足以见得,是对他的器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