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华夏的礼仪制度 (第2/3页)
龄、籍贯、三代履历。并要注明身材、面色、有无胡须等,这都是每年的惯例了。公子写完亲供,由教官审核并盖上印鉴后,还要送交提学官大人,当然公子只需写完亲供就可以了。”手持红纸的差役将碎银子收到袖子后,拍了一下脑袋。便又向李财仔细的交代了起来。
“公子已是举才了,午时前往江南贡院时不妨换成生员服饰。免得有人寻公子的不是。”另一位手持小铜锣的差役倒是个细心的,提醒了一句。
“多谢提醒。”李财拱手道谢。
在明建立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在衣冠制度上采取了恢复汉族的传统,去除元代影响的措施。全面恢复汉族衣冠。洪武初,朱元璋上采周汉,下取唐宋,主要从面料、样式、尺寸、颜色四个方面,确立了明代服饰制度。生员也就是秀才的服饰也有详细的制度,“生员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皂条软巾垂带。凡举人监者,不变所服。”读书人没考上秀才前是不得穿秀才服饰的,只是洪武年后就没那么严格了。
妻子姜氏在死之前给自己做的长袍虽说也是读书人穿的,但是毕竟不是标准的生员服饰,所在李财在送走掌柜的及两位报喜差役后,便下楼去街上找一家成衣店,买一套生员服来应应急,可不想成为生员的第一天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李财前些时日总是关注饭馆之类的了,成衣店倒是从来没有关注过。
李财回去看了看李萍,发现女儿还在睡觉,也就没有叫醒她,但是还是在女人娃娃脸的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李财从客栈出来,便随意的寻了一个方向去找成衣店,街上店铺很多,只是成衣店倒是少见的很。
走了好一段距离才发现一家布店,生意还不好,门可罗雀。
李财走进去,店伙计过来招呼也都是无精打采的,“公子需要些什么,我们店里各种布匹绫罗绸缎应有尽有。”
“我想买套成衣。”李财开口道。
“成衣,本店也有。”店伙计领着李财往里走,“公子请看,可有相中的?”
“我想买套生员服。”李财看了下店伙计推荐的衣服,微微摇了摇头,没有一套是生员服的。
店伙计闻言,兴致缺缺,摆了摆手,“生员服小店从没做过,不瞒公子,附近怕也是不会有公子需要的生员服,公子若真是需要,不妨去秦淮河对岸去看看,那边读书人倒是经常光顾,或许倒是有公子需要的生员服。”
李财从这家店里出来,又找了一家,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好吧?看来自己只能去一趟秦淮河对岸了。
李财微微苦笑了一下,便往秦淮河对岸走去,这附近连接秦淮河的就一座桥,就是那个写着“君子不过桥,过桥非君子”的桥。
李财走过桥,才在桥对岸看到了这座桥的名字“文德桥”。文德桥,还不如叫君子桥好些。桥的北边是尊师重教的夫子庙,而桥的南边却是烟花柳巷,这座桥确实可以衡量君子。
李财刚过桥,便听到一声娇笑。
“咯咯咯。还以为你这这个书生多清高呢,还不是偷偷过桥来。”
李财抬头便看见一位十五六岁梳着坠马髻的少女,正戏谑的看着自己笑。
这丫头模样倒也漂亮。眼睛大大的。
“干嘛,不识的人家了吗?”少女嗔道,“人家本来还想邀你去我房里耍呢。”
李财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