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3/3页)
地前渐伏,初地永断。分别的我法二执是在初地的时候修我空观、法空观的时候把它消灭, 种子是初地顿断,所以它的现行跟种子初地的时候消灭的。那么俱生起的就比较微细,我执的现行是七地前渐伏,八地永断,八地说是无功用行我恒摧,种子是金刚无间道的时候才顿断。所以八地菩萨他的那念心从清净心的角度,跟十方诸佛是完全没有差别的。他不管什么情况没有染污的烦恼,差别在他的智慧还不足,他必须还要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
在《成唯识论》上说,我们学佛三大阿僧祗劫,凡夫到初地一大僧祗劫、初地到八地一大僧祗劫。这两个阿僧祗劫都是在调伏烦恼,偏重在灭恶;八地以上到成佛又是一大僧祗劫,这个时候是在生善,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无量的法门,精通无量的三昧陀罗尼,为以后成佛广度众生来做一个布局。所以八地它所有的我执消灭,当然我执消灭、烦恼就消灭。
俱生法执是现行的话,地地或伏或起,金刚无间道永断。要到金刚道后异熟空才把法执消灭,它的种子金刚无间道永断。所以通达无量的智慧只有佛陀了。
比如看经典上:有一个小女孩,佛陀讲经的时候,她采一朵花供养佛陀,有人就问弥勒菩萨,说:“这个小女孩供养佛陀得到什么果报呢?”弥勒菩萨讲不清楚。我们对果报我们一般人只能够做定性分析,不能定量分析,就是说我们确定你这样的果报能够成就安乐的果报,但是怎么个安乐法,我们没办法讲清楚了,缘起甚深甚深!但如果你问佛陀,佛陀会告诉我们说:这个小女孩她供养这朵花,她到人间、天上经过几劫,几劫以后遇到什么佛,哪个地方受了五戒,乃至经过多久出家,出家以后慢慢的修学,成就了圣道,她以后成佛以后是什么佛号?她的国土是怎么庄严。
佛陀对每一个法是完全透彻——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在经典上说佛陀的智慧,他对缘起的了解——就是在无量无边的大千世界下了多少滴的雨滴,佛陀都清楚分明。所以佛陀才有资格制戒。因为你这个制戒是缘起了,这个人犯到这个戒会有什么过失,要怎么忏悔?这个就是缘起法,只有佛陀知道。所以这个地方法执就比较难了,因为他是对治所知障,是一种智慧,那么我执我们刚开始是先调伏烦恼——破我执。
好,我们回到讲义,“思量为性相”这第四科,那么思量当然在凡夫的时候,他的思量是一种错误的思量,产生了我执跟法执。看第六段:
六、云“四烦烦恼常俱”等者——谓此识从无始来,若未转与平等性智相应,则任运恒缘藏识见分,与四根本烦恼相应。
恒审思量产生的我执就带动了四种根本烦恼,诸位学过唯识就知道,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它具足四个:贪、(它没有嗔),痴、慢、见四种烦恼。我们看第一个我痴:
我痴,即是无明。愚于自识所变我相,迷于无我真如理。
我痴就是迷惑,对我空的道理产生迷惑就是我痴。不明白我空的道理,我们总是觉得生命当中有一个真实的主宰者,能够决定我们的生命。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一样的,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是一样,这就是我痴。第二个我见:
我见,即是妄执。谓第八识之见分,本非我法,妄执为我。
诸位学过《百法》知道,愚痴跟邪见不同,愚痴就是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就是愚痴,不知道什么是真理。邪见是把错误的认为是真实的,这个更严重了,诸位你要知道,你去度一个没有学佛,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你跟他讲道理他容易接受,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你要度一个外道,因为他已经有知见了,可惜他的知见错误,他已经经过他的颠倒推求,产生一个错误的看法,所以有邪见是很难度化的。但是愚痴你还有机会,他是不明白道理叫愚痴,但是邪见就是他已经产生妄执,这个就不容易了,不容易度化。第三:
我慢,谓恃所执我,倨傲高举。
我们由于愚痴经过长时间的思量,累积以后产生我见产生邪见,那么把我创造出来以后,我们会有一种情况,就是高举。我们觉得我是很重要的。在整个法界当中,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地位抬高了。第四个:
我爱,谓于所执我,深深贪着也。
在生命当中自然捏造一个我,就想办法去保护这个我,爱护这个我。我们去外面参学回来看到相片,第一个先找我在哪里,这个就是——我爱。所以我们对我有嗔心,有爱着心,这四种——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这四种根本烦恼。当然这四种烦恼就染污了前六识。使令前六识不管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有我痴、我见、我爱、我慢,四个烦恼在那个地方活动。我们看第七段:
七、云“及馀触等俱”者——谓徧行五心所,定得相应。及八种大随烦恼,别境中慧亦得相应,共有十八心所也。大随烦恼,释现百法 论中。
前面的是讲到心王,第七识的心王——思量,它思量活动的时候有十八个心所:五徧行,还有前面的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还有八大随烦恼,还有别境中的慧心所,刚好是十八个心所。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第七意识有慧心所,这个慧就是对所观境的抉择,但是它这个抉择是错误的,自作聪明,第七意识这个慧心所是染污慧,这个是说明它的心所相应门。看第八:
八、云“有覆无记摄”者——由与四烦恼等相应,隐蔽真理,故明有覆。非善非不善,故名无记也。
它是有覆无记,什么叫覆?就是覆盖我空法空的真理,而且障碍我们修学圣道。这个前面说过了,为什么叫无记?非善非恶叫无记。我们在研究业性的时候,从《成唯识论》的角度,染污跟罪业不同,我们说一下,在唯识学上把业性先大分成两种,一种是染污,一个是清净。什么叫染污?
你所有的造作有一个自我意识,这些业都是——染污;
你在造作的时候,你所有的布施、持戒,都是从空性发动的,以无我、无私的精神去做,这就是——清净。
就是先分成有漏业跟无漏业,有漏业又分成善业跟恶业(染污当中要分成善跟恶。)。很多人认为生命有一个我,我去造业。这件事是谁做,是我做的。那么我去造善业以后也是由我去得果报,但这种思考他也可能起善业,也可能造善业,我去造善我去得果报,所以自我意识他不一定是恶,也不一定是善。但是如果是无漏,一个我空相应的人,他所做的业都是善,所以文殊菩萨就算示现杀盗淫妄都是善,无漏业没有所谓的恶,诸位要知道。那么这就说明第七意识在造业的时候,它是无覆无记,它这个执着有一个我它是非善非恶,但是它是覆盖真理如此而已。
九、云“随所生所系”者——谓随其所生三界九地,即系属于此界此地也。
这个地方是说我,它是怎么执着?它执着是哪一个我呢?是过去的我,现在的我还是未来的我。它说:
随所生所系:
随着它所受生的果报,它就以那个果报为我。
就是说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的我,相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今生是一个男人,有男人的色身、男人的思想,那么你就以男人为我,我是一个男人;你来生变成一个女人的时候,你有女人的色身外表,女人的思想,你来生的第七意识以女人为自我;你变成一个转轮圣王,就以转轮圣王为自我;那么你变成一只蚂蚁,你就以蚂蚁为自我;是这样子的。
随所生所系,随着你在三界九地的一个果报,恒审思量就以这个果报为自我。
当然这个果报其实是不断变化的。因为我们今生出家了,我们有一个思想了,出家应该要持戒、断恶、修善。假设我们没有往生到净土去,我们因为布施持戎的善业,你来生变一个大国王,你的思想跟现在完全不同,完全不同。你不一定愿意修行,也不一定愿意皈依三宝。福报会使令一个人放逸,所以说:你现在的思想跟来生是完全不同,你要是变成一只蚂蚁差别就更大了。蚂蚁——我的生命就是,我是一只无奈的蚂蚁,我的工作只有一个,把这个东西从东边搬到西边,从西边搬到东边。
所以当我们生命改变的时候,五蕴改变的时候,内心的受想行识改变了以后,你今生跟来生找不到共同点。死亡结束以后,你来生的生命当然有一些性格接近了,但是很多东西都不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不能说是昨天的太阳跟今天的太阳一样,所以说随所生所系,我们每一期生命所执着的我都不同。福报大的人,比如说你是转轮圣王福报大,我相会比较重,你是一个卑贱的蚂蚁,你的自我意识会比较淡薄一点。你看出家众,出家是一个很快积集福报的地方,出家众如果你从刚开始出家到做老和尚,你都没有修过我空观,你到最后福报很大,但是“我”也会很大,就是这样子。
随所生所系,就是这个我相会随福报变化,随你的果报体会有所变化。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相的情况:是随着你得什么果报,就生起一个这样的我相。到这个地方都是说明第七意识的有漏位。好,我们今天到这个地方,大家有没有问题?对于第二能变的思量。思量能变它是不造业的,诸位要知道,它也不造善也不造恶。第六意识造业的时候它完全不参与,但是它给第六识一个信息,就是有一个我在里面,就这样子而已。
所以真正造业是在第六意识。
我们到这个地方还看不出有人在造业了,包括第八识也不造业,第七识也不造业。那么第七意识当然是…我们到这个地方可以看出,生命的问题点就是无明,就是恒生思量的我执,但是《成唯识论》说第七意识是染污的根本,但第七意识不能改造自己,它不能修观,要靠第六意识修观来改造第七意识。所以我们虽然说内心有三大功能,异熟、思量、了境,但这三个功能是互动的,会互相影响,是这样子的。
好,今天到这个地方,我们回向,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