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0章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0章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第2/2页)

位不同角度,初定该船的脊梁骨造型及船宽、船深基本参数。结合不同船种及其用途和作业所需条件等确定隔板的上下宽度、关营、下营度及其设定分布的位置。再根据该船的生产需要及本船关营的上宽确定主桅杆的长度大小、口径大小及蓬叶高宽。最后待整船基本定型后,根据需要制作舵叶的形态与大小。

    水密隔舱福船安装的工序如下:先安放龙骨,钉龙骨翼板和两边水底板。安装隔舱板,一般均采用不同定格的水密舱装置,钉批板及“梁拱”。铺设“肋骨”,雕制弯曲形的船壳外板及舱面甲板。该船主体(外壳)结构完成后,同时用“桐油灰”掺揉“麻柠茸”或“竹丝”挤塞粘缝。安龙目、“钉头根”、树桅、“张帆”。

    自唐代木船制造就已采用水密隔舱技术,并从十八世纪起逐渐被各国所吸收采用。至明末清初,由于实行海禁,海船制造业衰弱,但它的技艺却一直在传统民间传承。20世纪80年代以来,铁壳船不断增多,给木船业带来很大冲击,即使像泉州那样的全国造船中心,也以制造铁壳船(轮船)为主,少见海船制造与使用的踪影了。水密隔舱这一濒临消亡的传统民间技艺,能在福建宁德漳湾一脉尚存,还可造载重量60吨位以上的三桅木帆船,实属罕见,堪称“活化石”。发掘、抢救、保护原生态漳湾海船,对于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保留与发展深具历史研究价值。

    水密隔舱福船从船型到浑然流畅的曲线设计都充分保留与体现了“古福船”的特点,其形式对功能美学与产品设计艺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借鉴意义。再一个就是他们保留下丰富的地域行业特色的造船与航海的奇风民俗,可谓一份难得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

    水密隔舱和舵都是我国古代船舶的两项重大发明,是“福船”两大特色,而水密隔舱福船均完整具备。当代虽然也造机帆船,但这种船舶也是木帆船改造而来的船体,水密隔舱未变,舵的装位固定也未变,即“内核”未变,只是以机械为驱动力,有风张帆,无风开机,机帆并用,是一种动力和风力并用的水密隔舱木船,仍然十分科学,在传统民间实用流行。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在科学技术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