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然屏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然屏障 (第2/3页)



    能联通东西的,唯有从西域走的路上丝绸之路和沿着中南半岛向西的丝绸之路。

    即便只是走商队,路上丝绸之路也在几次小冰期的时候没落。

    唐朝时丝绸之路的繁盛,一部分原因是唐朝时气候温热,西域还有大量依托绿洲建立的小国,作为商路的补给站。

    从宋开始,贯穿近千年的明清小冰期开始了前奏。

    能维持农耕的四百毫米降水线南移。

    对于封建农业国来说,种地是看天吃饭的。

    没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可耕种的土地,就会因为江水不足被废弃。

    原本耕地的范围是长城以南可耕种,关陇之地便是富饶之地,一国核心所在。

    而从宋朝开始,小冰期其实已经开始前奏。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适宜耕种的地区南移。

    原本作为粮仓的关陇地区,变的只是可以耕种,而最适宜耕种的地区,则变为了江南。

    一方面是对南部的开发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有了成效,另一方面也是气候因素,让重心南移成了必然。

    而在西域和高原,也同样有直接的体现。

    唐时温热,高原的气候也变的适宜耕种。

    有了充足的粮食,才有了强大的吐蕃王朝。

    吐蕃人善战,一直受限与高原生存资源紧张,不能得势。

    一朝粮食充足起来,人口上来,其强大便不可阻挡。

    若不是盛唐更为强大,能压吐蕃一头,历史都要被改写。

    而西域同样如此。

    有西域三十六国的说法,可其实根本不止三十六。

    温热时期的气候条件,让西域有不少绿洲,而西域诸国也依靠着这些绿洲存活。

    到了宋元之时,西域诸国便已经衰落,甚至不少消失在了沙漠中。

    再后来,西域诸国就只留下传说。

    随着小冰期到来,西域沙漠的那些绿洲枯竭,就连地下水都彻底干枯,曾经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沙漠中的明珠,变成了真正的荒漠,成为生命的禁区。

    这也是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