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果酱 (第3/3页)
俭的责任,唐植桐用词都比较讲究,表明发小没有说不该说的,仅限于美食方面,跟自己纯粹是厨子之间的技术切磋、交流。
“他说口味差异跟地域有关,也跟肤色有关。亚洲除了南边的阿三酷爱咖喱外,其他地方跟我们的口味差不多。小部分白色人种口味很重,会吃一种非常臭的鲱鱼,但这种人只是极少数,更多的白色人种更偏爱甜食,哪怕是吃餐吃面包都得抹点花生酱、果酱。”
唐植桐编着自己的瞎话,没有提黑色人种,美洲大陆的黑色人种眼下地位还不高,消费能力有限,而非洲大陆绝大多国家数经济都不发达,甚至还不如国内。
“我回去以后,就开始琢磨这些。果酱啥的,我没见过,没折腾出来,但搞出了这些小零食。我就想着,咱国内的山楂有富余,能不能做成这种小东西,往外销一下试试?咱吃着可以,国外的华侨吃着应该也还可以吧?华侨还是有钱的。”唐植桐“有理有据”,侨汇券都出来了,自己知道华侨有钱也能说的过去。
叶志娟点点头,看自己的一双儿女吃的香甜,说道:“兴许可行。”
看丈母娘点头,唐植桐顺着思路继续往下说:
“还有我发的果酱,虽然我没有做出来,但我寻思着这里面应该也有可操作性空间。”
“去年,不是,应该是前年。我在工地做临时工的时候,帮着供销社收过一阵子农产品。”
“供销社有自己的收购标准,小的果子不要,有疤痕的不要,有磕碰的不要。”
“被挑拣下来的果子,果农只能自己想办法处理掉。”
“那时候还有集市,哪怕价格低一点,也不是很容易出手,最后还是得自己一家人吃掉。”
“辛苦一年,果子换不到钱,我在一旁看着都不落忍。”
“今年这种情况,只要是吃的,肯定不会浪费,但我琢磨着,如果能将这些次果做成果酱,换成外汇,是不是能买到更多的粮食?这也算是帮了果农吧?”
“想法是好的,这个我得先回去问问糖的供应情况。一旦要做,这个门槛可不好迈过去。”叶志娟先是赞了女婿一句,然后直指问题的关键。
“嘿,我倒没想这茬。”唐植桐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其实不是没想,而是刻意没提。
糖是战略物资,从解放后就一直在大力扶持。
自55年起,先后从波兰、东德、捷克等先进糖产国引进了七套各具特点的先进制糖工艺技术及设备建成投产,到58年时已经拥有包头、新中国、友谊、齐齐哈尔四座甜菜糖厂和广州、江门、广丰、贵县四座甘蔗糖厂。
糖的产量也是逐年提高,58年、59年、60年糖的产量都在100万吨以上,61年才掉到二三十万吨的水平。
不过,古巴糖马上就要进来了,稍稍弥补了这块空缺。
即便没有古巴糖,只要想做,肯定也能挤出来,因为“高价糖果”那段日子,仅高价糖一项就卖出去了20万吨,这还不含高价点心所用到的糖。
唐植桐觉得,与粮食比起来,糖上面的困难是可以想办法暂时克服一下的。
“行了,别吃了,小心蛀牙。”叶志娟看儿子还有再伸手的迹象,果断的加以制止。
市场调研可不能空口白牙的去白活,得有些实物,让人知道是啥,而女婿带来的这些,叶志娟打算拿去打个样。
“那个果酱的话,我琢磨着可以去找我那发小做上几份,然后拿到建国门那边的商店摆上,看看顾客的回购率及反响,咱根据人家的口味及时调整,也省的闷着头一杆子下去做出来不符合人家习惯,浪费了原材料。”唐植桐在一旁建议道。
“嗯,你这个想法很好。我回头联系一下。”叶志娟点头应下,吩咐王静莹去将自己的饭盒拿过来,准备把山楂条、果丹皮倒出来。
唐植桐走之前处理了一下板油,临走前,留下了马克俭的工作单位、姓名及面点师傅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