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74玩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474玩具 (第3/3页)

一歪,抬起右手,用外挂一薅、一挪,那不明物体已经被攥在了手里,就如同火云邪神空手接子弹一样,帅爆了。

    就是不知道老唐躲过的那颗子弹是不是也是开了挂。

    接到手上后,唐植桐脑子里蹦出来的却是:得亏老子没坐火车吃火锅,得亏老子碰到的不是麻匪!

    “小兔崽子,怎么在这打尜?打到别人脑袋怎么办?”唐植桐刹住车,单脚踩地,将抓到的尜轻轻一扬,扔到几个小孩的面前。

    然后甩了甩手,特娘的,光顾着耍帅了,忘了空间特性,尜进去有动能,出来还是有动能,隔着手套都砸的手生疼。

    几个小孩子被唐植桐骂的不知所措,你看我,我看你,有个大胆的上前捡起尜子。

    “都几点了?还不回家吃饭?以后再玩这东西往东边跑跑,白桥那边空地大。”唐植桐不会跟这帮小孩子一般见识,他们只是想玩罢了,又不是故意往自己脑门上敲。

    说完,也不再管他们,又蹬上自行车往家走。

    眼下街道不宽敞,小孩子的玩具也有限,再加上穷,能选的就那么几样,打尜就是其中一种。

    尜儿,两头尖,中间粗,像极了郎家园枣的放大版。

    打尜是四九城这边叫法,有的地方也叫打梭,开封话叫“打苏”,胶东话“砍茧”,还有的地方叫“打鸟”。

    虽然叫法不同,但玩法大同小异,都是用一根木棍或木板,打垫在石头或短树枝之上的尜儿,这样能打的更高。

    据说以前的玩法并不是比谁打的更远,而是一个人打,一个人接,有点像打棒球。

    后来可能因为危险性比较大,就改了玩法。

    由于制作简单,造价便宜,不仅眼下有儿童在玩,哪怕再下去三四十年,依旧会有市场,尤其是农村地区。

    不少小孩子会因为动作幅度太大,扯了裆,回去少不了一顿竹笋炒肉。

    唐植桐到家的时候,看到了大门下的自行车,小王同学和凤珍已经回来了。

    除了后车座的木板,唐植桐还从空间薅了些木板,一同拿进了厢房。

    没成想,小王同学在厢房鼓捣炉子,吓了唐植桐一跳:“黑灯瞎火的,你怎么不开灯?放着我来。”

    小王同学看到丈夫带进屋的木头、木板后,啥都没用,用手背捂嘴轻笑。

    “笑啥?就不兴我偷个懒啊?”唐()

    植桐犹自嘴硬道。

    “能啊,我可不想你逞强,累着你,我心疼。”小王同学起身,将丈夫带回来的材料归置一下,放到一边。

    “嘿嘿,放心,该偷懒的时候,我肯定摸鱼。”唐植桐听了,心里那叫一个熨帖,比那些整天里叨叨“你看看那谁谁一个月赚多少钱”,逼着自己男人赚钱的货强多了。

    “你这是打算做几个?”小王同学拿过两个马扎子,拍了唐植桐屁股一下,待他抬起来,直接塞下面,然后自己在旁边坐下,看着丈夫生火。

    “两个。放椿树胡同一个,咱这边放一个。都是加大版的,等再下雪,我拉着你出去玩。”小王同学在旁边坐着,唐植桐不方便作弊,只能老老实实的按步骤一步步生火,先用细小的木柴在炉子里垫垫,然后并拢几根,用火柴点着后,小心的放在其他木柴上。

    “咱都这么大了,还出去滑雪橇,不太好吧?”小王同学胳膊肘垫在膝盖上方,双手托着下巴,很是意动。

    “带着凤珍、凤芝,就当陪孩子玩了,咱顺带温故一下童年。”昨天的时候,唐植桐听小王同学说自己小时候也有一个雪橇时,就起了带她玩的心思。

    至于小王同学的担忧,唐植桐能理解,毕竟结了婚再玩会有人说不顾家等等。

    但依着唐植桐来看,那帮人还是太闲了,自家又不吃他们一粒米,就知道在背后说三道四,很惹人厌。

    “那行。”小王同学点头应下,她小时候是玩过雪橇的,那是父亲亲手给自己做的,然后拉着小小的自己在雪地里驰骋,银铃般的笑声响彻旷野。

    仿佛一切都在昨日,仍旧清晰可见,只是不可碰触。

    不过,好在自己现在有了丈夫,也是个不错的人呢。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