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寻料 (第2/3页)
下的让大家一块讨论,集思广益。”唐植桐没废话,直接改了自己的计划。
作为一个流水线出产的大学生,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享着资本的福报,一直向往着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但真正来了,却实实在在发现很多想法与现下格格不入。
最了解时下的,不一定是普通百姓,但一定是时下能接触到一定层次的人物,比如小王同学。
面对小王同学的建议,唐植桐投桃报李,一番辛勤暴“打”必不可少,一时间武艺切磋热火朝天,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最后势均力敌,鸣金收兵,握手言和。
第二天吃过早饭,小王同学带着粮票和干果出发,唐植桐放弃了继续完善手册的打算,将昨晚空出来的水桶灌满,又将水缸给挑满。
本来想休息一下,但听到刚回家的张桂芳在叨叨,改变了主意。
张桂芳其实也没说啥,无非是抱怨副食品店的菜品不好,又老又贵,还不让多买。
往年还觉不出怎么样来,无论是供销社还是市场,一年到头都能有菜品供应,家里的菜地都没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今年上半年,家里大多是在吃院子里的产出,副食品店做补充。
立秋以来,院子里的蔬菜被清空,副食品店供应又不足,差别一下子就出来了。
“妈,趁现在还有菜下市,价格便宜,我出去一趟,看能搞到点啥,咱晒也好、腌也罢,存一点过冬。”唐植桐拍拍屁股,从台阶上站起来,盘算着名正言顺的给家里搞点补给。
“倒也行,自己留神点。”张桂芳稍微一停,有前面唐植桐往家里拿的板油、猪肉的先例,这次也没拦着。
“妈,您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唐植桐没反驳,给母亲一个让人放心的眼神,换了件上衣,推着自行车往外走。
这个时节能晒和腌的菜都有限,倒是有一个可以尝试着去做,那就是番茄酱,这还是唐植桐看到张桂芳菜篮子里的西红柿想到的。
唐植桐从老前辈嘴里听到过,菜票流行后,确实有一些人着手做西红柿酱,给孩子改善伙食,不过真正流行起来,还是在饥荒过去以后。
做番茄酱最难的不是原料来源,而是储藏设备!
从史家胡同出来,唐植桐骑上自行车往西走,来到小酒馆。
上次从这边打酒时借用了一个酒瓶,第二天从押运科回家的时候,唐植桐就还给了何佩兰。
“何姐,早啊。”小酒馆虽然已经开门,但这个点还早,没有人喝酒,只有何佩兰在打扫卫生。
“吆,弟弟早,过来坐会。”何佩兰看唐植桐不像是打酒的模样,将刚才擦干净的长凳往唐植桐那一推,客气道。
“谢谢何姐,我今儿来可不打酒。”唐植桐没客气,坐在凳子上,打预防针,试探着何佩兰口风道。
“嗐,过来干嘛非得打酒?陪姐姐聊会天也是交情,是这个理吧?”何佩兰将抹布放在旁边桌子上,自己在脸盆里洗了把手,坐在了唐植桐对面。
“嘿嘿,要不说还是何姐敞亮呢。”唐植桐给何佩兰竖个大拇指,称赞道。
不知什么原因,很多人对这个年代有刻板印象,觉得一声令下,就全部合营了,根本没有私营生存的空间了。
其实,这年头还真有,但像何佩兰做的这么好的并不多见,她这能时时有货源,而且营收踩着线,达不到派驻代表的门槛。
“少给我戴高帽子,啥事?说吧,能帮上忙的,我绝不推脱。”何佩兰不光情商高会说话,性格也很飒,言语上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我想买些瓶子,带塞子的那种,过来跟何姐寻个门路。”唐植桐开门见山,道出来意。
“就这事?”何佩兰疑惑的问道。
“昂,就这事。”唐植桐点头,非常诚恳。
“我还当啥事呢,这事值当的你专门跑一趟?用几个?直接从我这拿。”何佩兰说话不仅大气,而且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