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铺垫 (第2/3页)
还是昨天那个,好几位领导,要分别上门感谢,不光今天,后面还得继续“砰”。
“妈,这兔子皮晾干后可别卖,咱留着。”唐植桐瞅着墙上挂着的兔子皮,屋里还有不少,担心张桂芳嫌占地方,临出门前专门嘱咐了一句。
“留这玩意干啥?不当吃不当喝的。”果然,张桂芳已经有了出售的意向。
“留着做大衣、帽子、手套啥的,布票少了,棉花票也发不了多少,咱得考虑后面几年过冬。”此时已不同于去年,去年唐植桐想让张桂芳多买点粮食,费了一番口舌,这次一句话即可。
“行,那就留着。”张桂芳点头答应下来,转过年头来,家里宽裕了不少,也不指望着这点兔子皮换米下锅。
今天有市局的培训,时间定在下午。
上午的时候,唐植桐打算到处跑跑。
唐植桐以各种身份口吻准备了软文,工人、农民、大夫、护士、教师、学生、普通居民等等。
昨天的灵机一动,王静文上班的时候已经带了一半的投稿信件去了北图,剩下的这些,唐植桐打算委托吴海洋夫妇、麻三哥、顾勇夫妇等人采用化名的方式投稿,不同身份的信件由不同的地址投递。
若真有人不开眼,私下里查,等查到吴海洋身上,那可就踢到铁板上了,等着去农场改造吧。
更为关键的是四九城日报从明天才开始发表唐植桐科普性的软文,顺带提出“说一说邮编带来的便利”征文。也就是说其他投稿人的稿件最早也得后天才能到麻线胡同,而唐植桐这些稿件,今天投递明天就能到,这也是他当时暗示巩主编的原因,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
蹬了一上午自行车,唐植桐中午在纪念碑旁边蹲着,嚼着咸菜啃着馒头,看着南来往北的人。
东边的火车站还没完工,前门车站依旧在使用。
唐植桐在这边能看到形形色色从火车站过来的人。
有四个口袋公干的人,有大包小包投奔探亲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