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弃楚用秦 (第2/3页)
于陈胜的路。
除了称呼不同,国家的制度也要有所改变。
“今寡人占据河北之地,麾下多燕、赵之民,彼辈不熟悉楚国官、爵制度,施行之时多有不便,今欲更之。”
陈胜昔日复楚国,听从蔡赐等人的建议,采用的是芈姓楚国定下的各项制度。吴广打着楚旗北上,自然也是一路沿用楚制。
官是楚官,爵是楚爵。
然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许多燕、赵之人不明白你楚国的那些官职是什么意思。
比如司败。
这是典型的楚国官职,燕、赵之民一眼看过去,完全搞不懂这官是干什么的。
司败司败,专门负责打败仗的吗?
实则司败在其他国家名为司寇。
司寇者,追捕盗贼和执掌刑狱。
一眼望去,司寇怎么也比司败浅显易懂。
除此外,楚官里还有什么莫敖、大阍之类,从顶层大员到基层官吏的名号职能,楚国都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别。
说白了,就是不合群。
楚国被诸夏称作蛮夷不是没有道理的,制度文化与诸夏各国多有迥异之处。
如果是在楚国故地施行楚制,或许还能被人接受。
可在这遥远的河北之地,施行一套完全迥异于当地文化的体制,不仅推行不利,反对声很大,而且还影响行政效率。
前来投奔吴广的人,想要了解这个政权的运作,都得加急学一套楚国的制度知识,无形中增加了门槛。
别说是燕、赵、魏之人了,就像吴冲、阿牛等年轻的楚人,对于这套古老的楚制同样很陌生,感觉不便。
故而听闻吴广欲更体制,除了少数几个传统派楚人表示不满外,其余诸人皆点头赞同。
众人早已苦楚制久矣。
蒯彻素懂吴广心思,见君上模样,便知一二。
他当众开口道:“今王离尚在河内,吾等大敌当前,并无建立新制的时间。君上不如暂用秦制,如此简单易懂,又能方便官、民。”
“不妥,吾等正欲灭秦,再用秦制,岂非落人口实?”
“君上早有所言,吾等反的是秦政,反的是暴君。为己方便,暂用秦制又有何弊?大不了日后更改便是。此乃战之时,当以简便为重!不用秦制,可有能使河北众人皆能适应之制?赵制耶?燕制耶?”
蒯彻口才凌厉,力驳反对者。
吴广点了点头。
是的,新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现在是战争时期,他没有建立一个新制度的时间和精力,沿用旧有制度最为方便快捷。
可不管是楚制,还是赵制,亦或者是燕制,都只局限于一隅之地,且因亡国而断代多年,许多年轻人不熟悉,并不适合推广。
唯有秦制,在秦始皇的霸道统治下已在全国推行十余年,天下之民没有一个不熟悉的。
简单、易懂。
甚至大多数黔首更愿意选择这套制度,因为他们早已适应。
历史上刘邦起事时用楚制,后来又废楚制改用秦制,除了秦制相对先进外,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吴广当场拍定,将唐国之制从楚制改为秦制,把昔日所命的楚官全改成秦官,楚爵也将转换成秦爵。
当然,这事情和定国号、改自称等不同,牵扯人数广,工作量很大,绝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搞定的。
吴广也只是在这场重要的议会上决定更制之事,接下来的具体操作,都需要下面的人慢慢处理。
唐国新立,又更制度,自当建立一个属于吴广的新朝廷,免不了分封百官,使其各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