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皇、帝、王、天子、天道 (第2/3页)
高奴隶主统治者称“王”或“我”,死后成了先王称“帝”。
第一例,我攻打马方,祖先给我帮助。
第二例,王建城邑,祖先使我顺利。
第三例,祖先使王顺利。
《说文解字》认为:“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
作为王的称号,这是本义的引申了,王才能称帝。
“帝”由天帝、天神引申指人间的掌管、控制部落、国家等大权的人,例如“尧、舜、禹”,还有后来的秦始皇称“始皇帝”。
《说文》:谛也。王天下之号也。
《尔雅·释诂》:君也。
《白虎通》:德合天者称帝。
《书·尧典》序: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谛也。言天荡然无心,忘于物我,公平通远,举事审谛,故谓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审谛,故取其名。
《吕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适。王者,天下之所往。
《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
《史记·高帝纪》:乃即皇帝位汜水之南。注:蔡邕曰: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又谥法。
《史记·正义》:德象天地曰帝。又上帝,天也。
《易·鼎卦》:圣人亨,以享上帝。
《书·舜典》:肆类于上帝。又五帝,神名。
《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注:苍帝曰灵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
《家语》:季康子问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时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谓之五帝。又星名。
《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注:文耀钩云: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义曰:太乙,天帝之别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注:索隐曰:援神契云:大角为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内五星,五帝座。
(注意,在商朝有这个字开始,帝如果作为身份出现,那就是死去的商王。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在生前被称为“王”,死后则被称为“帝”。这既是祖先崇拜,又是对神权的掌控,同之前的“皇”是有着殊途同归的政治意义,统治意义的。)
(也就是说,在商周时期,如果用在统治者身上,帝就是升天(死去)的王的意思,因为祖先崇拜,所以帝原则上比王高一点。这也是后来秦齐分别称帝的原因。但是他们没敢称皇,因为原则上用作身份上,已经没有比皇更高的字了。皇比帝更高一点,他们没敢直接称皇。而且无论是皇或帝,往往都是后人追加的,活着的时候,最高统治者是王,更早之前比较特殊,是“后”,这个就不详细说了,和本章无关,有兴趣的直接搜索字意就行。)
至于“皇帝”,嬴政统一神州,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这个看字形演变就知道,为了这个“始”,字形都变了)。
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因为汉字里面已经没有比这两个字更高贵美好伟大的了,所以之后就再也没有变过。
从字形演变以及使用可以看出,最高统治者是一直在提高自己的身份的,一直抬到了抬无可抬。
皇帝这两个字如果解释本意的话,那就是:伟大、光明、高贵、美丽,道德无比高尚的最高统治者。
这是俗世王权统治的最高最终体现。
其他:
1.陛下:“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
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
“陛下”这一称呼《韩非子》已有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后来,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礼仪上不能有失尊卑。
“陛下”这个称呼大概出现于战国时期,一开始是地位高贵的都可以用,也是秦始皇一统后才成为皇帝专用。
2.上皇:“上皇”是太上皇帝(太上皇)的简称。
华夏第一位太上皇帝是秦始皇追加他父亲异人(子楚)的。
第一位活着的时候被封为太上皇帝的是汉高祖刘邦之父。
3.音译:“皇帝”是帝国的领袖,近代以来汉语中对于中国以外的帝国元首虽然也有称“皇帝”,但很多常使用音译(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沙皇等)。
对应的英文单词是Emperor,作为与King(国王)的区分。
其他国家诸多帝国元首的权力与华夏皇帝的权力差距绝大部分是极大的,是远远不如华夏皇帝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华夏的皇帝是没有教权神权制衡的,并且一直在加强皇权(只计算实权皇帝以及权力法理)。
再说“天子”,天子自从有了这个说法就再也没有变过。
因为意思很简单,就是上天之子的意思,是代表神权在人世间的最高体现。
天子产生于中国农耕文化,古人用心辨识到天命:
北斗指寅,大地回春,而顺从于天命耕种,而有了丰收;于是认天为父,听天命,天行健自强不息;认地为母,厚德载物,而有丰收。
天子从道德上来说:
所谓天德《易经.䷀乾》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谓地德《易经.䷁坤》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修德与立功,对人进行爵位分级。
按照统治神权来说:
《孟子》所讲天子是得天爵而有人爵的人。
“天”说文解字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在古代,天就是最大的,这个不用解释。
“天子”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
西周时期,周王宣称自己是上天之子,即“天子”,是奉上天的旨意来统治人间。
也就是这个称呼出现以后,华夏大地再也没有单独的神权教权存在的空间。
人世间最高的统治者身兼王权神权一把抓。
这世上再高也没有比天更高的了。
“天子”就是君权天授的最高合法宣称。
《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天子)。
(也有说法,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夏代,但是不合理,所记载的典籍都是周以后的,对先人追加的尊称更可能。从神权王权的演化来说,西周才有这个称呼才是合理的。)
总结:自统治逻辑,家天下统治合法性来说,“皇帝”和“天子”是绝对密不可分的。
一者代表最高王权,一者代表最高神权,名义上来说,甚至神权大于王权,因为家天下的统治者,他的统治合法性就是天子。
人生于天地之间,天地就是父母,而天子就是上天派来统治、带领人的。
所以王、甚至皇帝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但是天子,原则上来说,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
只有这二者合一,才是人世间最大,法理上最无懈可击的最高统治者。
现在许多神话仙侠,以及各类玄幻小说,越发贬低“天子”这一称呼,实际上自文化上来说,这是人所能拥有的最高称呼,也是最尊崇的称呼,自从被发明出来,就没变过。
很多人说天子是天帝之子,天神之子,这固然有演变之道理,但是天子其含义一直是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