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就是这么快! (第2/3页)
他还没拆呢。
齐若木接过来,打开一看。
放心了:“没错,就是这个。”
仨老头,还有小夫妻,以及一个小姑娘,也凑过来看新鲜。
结果看见报纸里包着的,是一大卷青草,就是田间地头常见的野草。
老齐和老张没种过田不认识。
老周可见过,略带迟疑说了句,“这个……看着跟草似的。”
“这个就是草。”齐若木笑道。
顺带着解释了一句,“可别小看这些草,它是在很特殊的地方长出来的,对鱼虾有特别大的吸引力。”
“喂鱼的饲料啊?”老齐念叨了一句,有点失望。
他对自己这个总能弄到稀奇古怪东西,还在农科院任职的科学家儿子搞的东西也可好奇了。
“不光是饲料。”齐若木微微一笑,把草卷打开。
里面还有个自封袋,装着一大团绿色的跟泥状物。
齐若木拎起袋子,介绍说:“还能做钓鱼的鱼饵。这种草配出来的钓饵,效果应该非常的好。”
“鱼饵!”X3
此话一出,三个老头瞬间都来了精神。
包括老周。
看来钓鱼这个爱好啊,中老年人几乎都逃不了。
老张和老齐,一块看了老周一眼,目光中透着又遇见同志的欣喜。
然后再齐齐发问。
“钓鱼用的?”
“能钓啥鱼?”
“塘钓的还是海钓的?海杆还是手杆?野塘?半野?别是比赛用的吧。”
一连三问,齐若木都惊了,“张叔您够专业的啊。”
“没事儿甩两杆,瞎玩儿。”老张笑了笑,问出最关心的问题,“小齐啊,你这钓饵是打算怎么个实验法?”
明白,这还有不明白的嘛。
齐若木假装没听懂,故作平淡回答说:“上光谱仪测成分,上离心机筛分,点试剂看反应嘛,基础检测就那几样。”
“……”老张不知道怎么往下说了。
还是老齐懂他儿子,知道这小子又犯坏呢。
直接点明了,“就不需要实地检测?甩两杆试试?”
亲爹发话了,齐若木就不敢再开玩笑,咋可能嘛。
齐若木又假装纠结了一下,皱着眉头忐忑道:“应该是要试试的?但是我们所里忙的很,没几个人会钓鱼啊。谁能钓呢?”
“我啊!”给老张急的,齐若木话音还没落呢,就赶紧着毛遂自荐。
“那个啥,我也能帮忙。”老周也跟着自荐。
还有老齐,拍了他儿子一下,“别逗你叔了,好好说话。”
“得嘞。”齐若木玩够了,把自封袋往老齐手里一塞,“草我有用,这袋子是我做好的,就是给我爸玩儿的,您老几位要是有兴趣,找一天去试试。不过那种养鱼的鱼塘,特别爱上钩的就算了,得找难度大点的地方。”
瞧这儿子,多孝顺,专门给做了鱼饵玩儿。老齐拿着鱼饵左看右看,高兴。
老张看着眼馋,他还是个急脾气,当场就一拍大腿,“也别找哪天了,就明天。我知道延庆有个半野的塘子,里面的鱼跟成精了似的,整个四九城的高人都得在那儿练本事。”
然后给几人讲,什么原来是个野湖,后来改的水库,再后来水库废了改鱼塘,一折腾就是五六十年。
从来没清过塘,有人看见过两三百斤的老鱼,须子愣老长,都快化龙了。
国家队选人都得到那儿试试杆,上不来三十斤以上的都得下放到预备队。
吧啦吧啦一通白活,七分假三分真,以讹传讹再加上他自己的理解,也就是二次加工。
把老周一家哄的一愣一愣。
最后,老张过完瘾了,冲老周一努嘴,“咋样?明个来一趟。”
老周非常心动,看了看闺女和女婿。
闺女笑了笑,冲他点点头。
老周还有点不好意思,“那个……合适么?”
“有啥不合适的。”老张大手一挥,“门票你掏,中午吃饭我的,老齐出辆车,他家车大。钓上来的鱼各算各的。咱也算帮着小齐,给科研事业做个贡献。”
仨老头人人有安排,还给顶高帽。
老周还想说什么,他女婿扯扯老周袖子,拿出手机给老丈人看了一眼。
上面打开着老张说的延庆的垂钓园,门票一个人90。
路程120公里,还有过路费。
吃饭是单算的农家菜,人均92。
老张是会玩儿的,按他的安排,三个人开销都差不多。
老周是放心了,搓搓手答应道:“哎,那我就跟着去,麻烦你们嘞。”
“那我们走了,你们也赶紧吃饭。”老张也是雷厉风行,正事儿聊完,跟老齐小齐使个眼色抬腿就走。
急着呢,急着回去收拾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