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3 滋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73 滋溜 (第2/3页)

    “还是我刚才说的,咱们国内市场这么大,技术的引进和吸收也一直在进行,理应出现足够硬的国产品牌,也许是比亚迪,也许不是比亚迪,但我们在奔着这个方向努力。”

    俞兴在脑海里记下一个“产业链”的关键词,又问道:“既然bba与丰田能那样做,大众与通用又为什么做这样的合资?”

    “车企的利益不是一体的,它们彼此是竞争的。”王川福顿了顿,又说道,“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因素,但上汽现在还没拿到奥迪的制造权,一汽在十多年前就拿到了。”

    他摇摇头,喝了口茶:“有利益,有代价,但我能看到的是国内产业链的进步已经很明显,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俞兴见船夫打开了话匣子,同样喝了口茶之后把接下来的问题重点放在了产业链之上。

    两个小时的对话时间转瞬即逝。

    等到秘书来敲门提醒开会时间的时候,俞兴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俞总,我没准备什么稿子,你也没给什么问题,咱们聊了这么多,我基本就是想到哪聊到哪。”王川福起身,握手,“说的比较啰嗦,你如果发出来,那就精简精简。”

    俞兴笑道:“我们网站的帖子也不像新闻报道,况且,王总今天的话特别真诚。”

    “我去开会,让小王送送你。”王川福走了两步,招呼外面的秘书。

    俞兴再次感谢船夫,准备离开。

    王川福又走了几步,忽然问道:“俞总,你问了这么多,是对造车感兴趣吗?”

    俞兴愣了愣,然后摇头道:“我还是比较喜欢轻资产的运营,去年搞公司的时候很快就搞了几百人,当时就感觉特别累,今年好很多,造好车这种事还是交给比亚迪这种经验丰富的品牌。”

    王川福一笑:“我们造车实际也就五六年,当年我做电池的时候也没想过进军这个行业。”

    俞兴略一沉吟,反问道:“王总怎么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因为我以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最喜欢问的是未来,是目标,是营收,你今天喜欢问的是产业链,是不同环节公司的业务和发展。”王川福调侃道,“那些制造业的东西那么沉闷,向来不怎么招人喜欢。”

    “嗯,事实上,我在聊天的过程中有琢磨卖铲子的故事,淘金的很多,发财的却是卖铲子的。”俞兴认真的说道,“等我有钱,我可能会考虑考虑做做好铲子。”

    王川福思考两秒,点头道:“也不错,如果有机会,欢迎俞总的铲子成为我们的t1。”

    俞兴最后与船夫握手,辞别了这位造车6年的boss。

    6年……

    俞兴离开比亚迪的总部,人在车上的时候不自觉还在想这个被船夫自己提到的时间。他一直有个特殊的误区,总觉得比亚迪是那家厚积薄发的车企,但现在自比亚迪2003年开始造车,确实只有6年而已。

    比亚迪在2003年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随即选择与电池相关的行业,决定做电动车,收购了秦川公司,用了一年的时间做出一款“316”,但在实车展示的第二天就因经销商的预期而砍掉。

    之后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比亚迪f3下线,用14个月的时间卖出了10万辆。

    从f3下线到现在,是4年的时间。

    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敢去做汽车,这大概是当时最为主流的质疑。

    俞兴觉得这个事特别有意思。

    等他回到酒店,与小英分享今日与船夫的交流,又谈到船夫最后询问自己的话。

    刘琬英的第一反应是:“你想干什么?也想搞一家车企骗补吗?”

    “哎,小英,你对我这个人是不是存在误解?”俞兴无奈,“我和你分享最新的对话,你怎么上来就是骗不骗的,我也没说我想造车啊。”

    刘琬英迟疑三秒,问道:“那你是想搞一搞汽车行业里骗补的?还是说,你这个百晓生又筛到什么异常的信息了?”

    “我只是有感而已,我觉得搞搞铲子就能发财。”俞兴这么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