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七章:恢复高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七章:恢复高考 (第2/3页)



    当然了,钱肯定是高芸出的。

    除了小高大队之外,其他各大队高芸也都有一一拜访,另外一些不属于他们县城,但与他们食品厂有生意往来的一些大队,高芸也有特地去拜访了番。

    并且花了大量的钱。

    这才总算促使那些大队在原有的知青点基础上,扩建了一批知青楼出来。

    条件肯定不会太好。

    十个平方的两人居。

    但这些钱是不得不出,这些房子也是不得不建,不然两三万个知青陆续过来,总不能让他们睡野外吧。在食品厂附近给他们建住宿楼也不合适,只能建在各大队内部,住宿条件还不能太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好了的话,村民该有意见了。

    那些教授老师的住宿条件其实也好不到哪去,还得专门给他们挑一些偏僻且比较贫穷的地方建房子,让他们住。

    不然不好对上面交差嘛。

    随着时间进入六九年,大量知青已经通过多次考试分类完毕,各科教授老师们也都到位,高芸很快就开始了自己新计划的第一步,也就是大规模授课。

    没错,第一步就是得先上课。

    要知道,但凡考上了中专大专和大学的那些人,也不会过来下乡,当知青下乡的,都是初中生和高中生,还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没找到工作的那些。

    有工作谁下乡啊?

    所以他们基础知识学的可能不错。

    但专业知识可以说是基本为零。

    毕竟他们本来就没学过这些,不可能让他们一下乡,就能跟着老师教授去搞研究,哪怕是种地都得学一段时间。

    因此计划的第一步自然是授课。

    按天赋分开学习,有数学天赋的去数学系,有物理天赋的去物理系,兴许不能算做大学教育,但应该也能算得上大专教育了,不管怎么说,先学起来。

    如此过了两年左右。

    一些教授和老师才开始带着对很多情况已经有了些基础了解的学生,开始申请资金,组建研究项目等等,其中主要的研究项目还是偏向于农畜行业,食品业,食品化工业等相对基础的行业。

    再不然就是数学和理论物理等,对于各种高科技设备仪器要求相对较低。

    全靠天赋的研究项目。

    其他方面嘛,高芸连相应的仪器设备都无法提供,或者说即便能在未来世界买到,也无法合理拿出来,只能让他们去继续培养学生,做些简单的研究。

    因为他们的研究其实并不能算是从无到有,高芸不但能从未来世界带来很多更为先进的知识技术,还能帮他们排除掉很多已知的错误方向,节省时间。

    所以各项目研究进度挺不错的。

    后续因为食品厂赚的利润不够,高芸还又成立了附属电子机械厂,生产了大量的小家电小产品,出口赚取外汇。

    七十年代初期,随便一些后世精巧的小家电,乃至于随身听,都足以横扫四方,关键的是利润还相当之高,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海外有人模仿抄袭啥。

    毕竟这些小东西技术难度并不大。

    但不管如何,高芸还是靠着这些东西赚取来的巨额外汇,既成功获取了大量的研究资金,确保那些项目能继续进行下去,也让一些人对她做的那些事情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于主动帮忙遮掩。

    毕竟很多技术在外人看来。

    都是高芸利用那些教授研究的。

    等时间推进到七七年的时候,趁着上半年各方面已经开始松动,甚至于很多教授都收到原来大学信件要求他们回去。高芸是一边安抚,一边出高额薪资以及保证成立大学等各种条件挽留那些教授,同时向上申请成立一系列学校。

    此外就是,张怀阳七月退休。

    高芸升级成为厂长的同时,向省里面申请了资产重组,就是把以前相对零散的那些厂子和陆续成立的附属厂子重组,进行全面梳理,成为省属的资产。

    也就是说正式成为综合集团。

    食品厂转为分属食品厂。

    核心主营项目转为电子机械。

    毕竟相比较于一些家用电子产品的利润,食品厂的利润实在是微薄的很。

    所以电子机械成为主营也合理。

    当然了,这些实际上都不算特别重要,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成立大学,以及将原有的那些研究项目拆分,有的靠挂到农研所,有的靠挂到还未成立的学校某系,还有的直接靠挂到集团研究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