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掩耳盗铃! (第3/3页)
写这么些人为何要巧立名目。”
“大明的官员固然很贪,但从最初的‘空印案’,到后面的‘胡惟庸案’,陛下对于有问题官员的处理,天下人都知晓,而且天下方定,百废待兴,就算再不识趣的官员,也多少会收敛一些。”
“但在陛下治理下,贪腐不仅不见少,反而还越演越烈。”
“原因陛下比谁都清楚。”
“陛下熟读史书,却只看得见,史书中对集权有用的东西,却看不到集权之外的弊端。”
“在过往的朝代中,朝廷逐步收拢了地方财权,在宋代时,朝廷几乎收走了地方的全部财权,财权全部集中到朝廷,但是朝廷又不担负地方的财政支出,导致宋代的地方官员直接变成了朝廷的税吏。”
“而朝廷又要地方官府做事,又不给多余的钱粮支持。”
“地方又能怎么办?”
“只能法外收税,最终一步步演变为胡乱加派,然后引得地方民怨沸腾,朝廷又派人下去,将这些地方的胡乱加派整合进正轨税收,全部收走,地方遇到事情,朝廷拨款不足,只能继续胡乱加派。”
“这种情况大明尤其严峻。”
“去年的寿州、滁州大水,朝廷拨乱只有十万余两的钱粮。”
“这点钱粮哪里够治理跟安置?”
“最终还不是得从百姓头上去收,甚至是放高息、让百姓变卖家产。”
“还有空印案。”
“在陛下眼中这是官员舞弊的行为。”
“认为这会给贪污大开方便之门。”
“空印的根本,在于朝廷规定,每年各布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
“但大明上缴的是实物税款是粮食。”
“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有损耗,很容易出现账册与实物对不上的现象,而一旦朝廷审核出现问题,就要打回重报。”
“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尚好,像是云贵、两广、晋陕、四川等布政司,交通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一旦出现问题,来往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若是没有到规定时间交上,就会为朝廷定罪。”
“他们只能备好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这种做法历朝历代都有。”
“从未明令禁止。”
“空印案发生的根由,浙江的郑士利曾上书过。”
“只是陛下根本不认可,反而下令彻查,最终没有查到主使,被陛下怒而流放。”
“如今依旧处于流放之中。”
“除了郑士利,空印案很多官员,都还处于流放之中。”
“臣并不为他们说清。”
“因为他们的确做错了事。”
“但此后呢?”
“朝廷可有做什么弥补改进?”
“没有。”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就是陛下的解决之法?”
“掩耳盗铃,只是在自欺欺人。”
“陛下谁的错误都给定了,唯独没有给自己定一个,也没有给这个制度打补丁,就算是最终查到这些人并无贪污行贿,只是下意识做出了这种习惯行为,陛下依旧没有放过。”
“闭上眼装作是瞎子,解决不了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