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两个好消息 (第3/3页)
非富即贵之人,便转了态度,道:“兄台是外地人吧?”
李琩道:“是吧。”
书生道:“这集贤坊是当今杨皇后曾居住过的地方,大家自然要来瞻仰。”
李琩道:“杨皇后又不住这儿,来了也看不到人。”
“这你就不懂了,杨皇后是圣人的结发娘子,与圣人历经磨难,才走到今天这一步。传闻杨皇后才貌双绝,知书达礼,贤惠非常,乃是当朝第一奇女子。大家自然都想看看,什么样的风水,才能养出这样的人物。”书生说到这里,注意到李琩身边的杨玉环,神色一怔,道:“样貌描述,倒是和尊夫人有些像。”
李琩看了一眼杨玉环,微微一笑。
书生压低了声音,接着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什么原因?”李琩同样压低了声音。
书生道:“当今圣人专宠杨皇后,有人预言,以后会出现二圣临朝。你想想,如果杨皇后临朝,那杨皇后住过的地方不就是无价宝地吗?现在这集贤坊里面房子的价格,比洛阳皇宫周边还贵。”
李琩道:“你觉得会二圣临朝吗?”
“不会。”书生非常自信,“圣人身强体壮,杨皇后自持,太子也日渐长大,杨皇后不会临朝,也不必临朝。”
李琩道:“那为什么集贤坊的房价还这么贵。”
书生道:“在下不信,自有别人信。有人来瞻仰贵地,就有人看到生意。集贤坊周边一向不繁荣,如今有这么一个宝地,就有人借机宣传,圣人病重,太子孱弱,杨皇后会随时临朝。在下因为在长安认得几个人,知道这是谣言,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鉴别谣言。”
“原来如此。”李琩恍然大悟。
书生露出神秘的笑容,道:“现在圣人到了洛阳,圣人病重的谣言不攻自破,买集贤坊周边土地和房子的人,钱全砸进去了。”
听到这儿,李琩总算明白刘晏等人为什么主动提出让他巡视。
他要是再不出来走一圈,搞不好天下人就要传他死了。
武则天给大唐人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宠杨玉环,别人就会下意识的将杨玉环和武则天联系起来,别有用心者,也会借机生事。
旁边一个粗布麻衣的老农道:“杨皇后临朝与否,关系不大,不管谁当皇帝,只要能让百姓安稳过日子,就是好皇帝。”
李琩回过神来,问道:“老伯以为,当今圣人如何?”
老农叹息一声,道:“新的税法推行以后,官府向我们收的税少了,但并没有重新分田地,没有田地,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李琩道:“日子和以前比如何?”
老农道:“比以前是好很多。以前田里的收成,交完税只剩下一半。修河运官粮,要自带口粮出徭役,有时候官府征得着急,我们田里的庄稼没收,就让去运官粮。唉,这么做,我们来年不借贷,就要饿死人,借了贷,又还不上,只能卖儿卖女。”
说到此处,老农幽幽一声叹息,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往事。
老农沉默了半晌,接道:“现在根据家里的田亩征税,四十税一,剩下的粮食多,修河运官粮,官府也不强征,而是用钱雇人。若天时不好,遭了灾,官府也会发粮赈灾。这样的日子,二十几年前出现过,只盼这次不是昙花一现。”
李琩问道:“今年稻谷收成如何?”
另一人接话道:“我家里去年种了早稻,收成比之前要好,只是早稻味道不好,吃起来硬,香味不足,今年便少种了一些。”
这人说的早稻,就是占城稻。
李琩问道:“少种一些够吃吗?”
“够吃才少种。”这人回道,“家里有余粮,就吃点好稻,没有余粮就多种早稻。”
李琩点点头。
他一开始就预料过,百姓并不会因为占城稻收得多,就种得多,当生活稳定后,百姓也需要吃点好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成立皇家研究院的原因之一。
稻谷的培育,如果只是交给民间来慢慢发展,那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如果由朝廷出钱,让专业的人专门研究,培育的进程就会成倍加快。
而且,这还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开拓。
古代重经验,基本没有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李琩成立皇家科学院,影响的不只是他研究的项目本身,更是开拓一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朝廷支持,思维拓展,便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中原大地将会爆发大规模的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