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0章 叛乱平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90章 叛乱平定 (第2/3页)

寇自重,而是大唐一向十分包容,无论是内部降将,还是外部降将,都敢委以重任。

    但是现在出了点小问题。

    定州那边已经传来消息,李泌和薛嵩,在马璘的护送下,查出了张忠志煽动许叔冀谋反之事,张忠志跑路了。

    郭子仪刚刚举荐过张忠志,若是他又举荐李怀仙,李怀仙再出事,他自己恐怕也难辞其咎。

    这只是其一。其二,李琩看起来就不是个姑息养奸的皇帝,叛乱未平定前,他都不敢有一分养寇自重的想法,现在还做这种事,不是等着被清算吗?

    于是,郭子仪拒绝了仆固怀恩,只是如实把平定叛乱的过程汇报朝廷。

    朝廷收到前线战报,兴奋不已,大臣们上书,请李琩大赦天下,通令全国。

    李琩准了。

    还有不少大臣,请李琩改元,上尊号,甚至有大臣提出,请李琩泰山封禅。

    这些事,李琩没准,让缓一缓。

    李琩先处理李怀仙的事,还是让李怀仙入京,让他随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和颜真卿他们一起回长安。

    李怀仙本来还有犹豫,不过看到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军事部署,乖乖的选择回来。

    待各地人马回京后,李琩在麒麟殿设宴,宴请文武百官,宴席上,文官贺诗,武将演武,一片欢庆。

    此时,正值春节,叛乱的平定让今年的春节多了些别样的味道。

    但欢庆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过了年,也就是继德三年正月,郭子仪的一份奏书揭开了李琩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郭子仪的母亲在继德二年,也就是去年去世,当时郭子仪在前线打仗,不能回家送母亲最后一程,现在战乱平定,他请求辞去一切职务,回家守孝。

    李琩在紫宸殿召见郭子仪,道:“郭元帅为母守孝,朕不能阻止,但辞去职务,朕看不必,朕准你带职守孝。”

    郭子仪道:“在其位,谋其政,臣带职守孝,既不能尽心公事,也不能全心孝道,还望陛下准许臣辞去一切职务。”

    李琩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吗?”

    郭子仪沉吟片刻,道:“陛下恩宠如此,臣应当坦言相告。”

    李琩道:“郭元帅请讲。”

    郭子仪道:“安禄山叛乱,原因众多,但是他能打到洛阳,皆因其手握雄兵,边将的威胁可见其严峻,现在叛乱平定,陛下正是改革军制之时,而臣立有微功,若是继续镇边任将,于陛下改革军制不利。”

    李琩道:“难道郭元帅觉得朕会疑心你?”

    郭子仪道:“陛下待臣恩重如山,臣亦是对陛下忠贞不二,但是许多事身不由己。”

    郭子仪话说得很模糊,但是李琩明白他的意思。

    人到了一定的位置,你不走,后面的人也会推着你走。

    军制改革就是李琩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而且关于如何改,李琩心里也没有底。

    藩镇尾大不掉,手里有兵有钱有权,就容易谋逆,但是如果把藩镇的权收回来,那就不仅不能拓边,连边境也会遭受威胁。

    郭子仪见李琩思考着不说话,道:“万请陛下准许。”

    李琩回过神来,想了想,道:“但朕有一个条件。”

    “陛下请讲,臣一定竭尽全力。”郭子仪以为李琩是想请他帮忙出谋划策改制。

    李琩道:“若有個万一,朕希望对郭将军夺情任用。”

    所谓夺情任用,就是强行把郭子仪喊回来。

    “臣领旨谢恩。”郭子仪退了下去。

    待郭子仪离开,李琩到政事堂找到封常清,直言道:“郭将军请求辞去所有职务回家守孝,朕同意了。”

    封常清一怔,想了想,道:“功成身退,等待时机,是智慧之举。”

    李琩道:“他还预测朕要改革军制。”

    “陛下之前已经在兵部多设了一个司部,确有改制前兆。”封常清跟着分析,“自安禄山叛乱后,朝中议论纷纷,都希望削弱节度使的权利,特别是文官,他们觉得武将野心勃勃,最好能用文官节制武将。”

    李琩道:“那你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