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分配和生产 (第2/3页)
但一旁的杜甫对经济一块并不精通,想了半晌,才勉强明白,问道:“让商人再过一道手,他们再翻倍加价卖给百姓,如此一来,百姓如何生活?难道朝廷限价吗?若是限价,商人们恐怕不会做这亏本的买卖。”
刘晏道:“官府精简了机构,裁撤了官员,节约了成本,卖给商人时,便不用那么高的价格。当然,商人逐利,即使他们从官府手里拿盐的价格低,也可能高价卖给百姓,对于这种情况,朝廷不好强行限价,但是可以设置常平仓。粮食可以设置常平仓,盐也可以。设了常平仓,若是盐商们售价过高,官府就从常平仓里出盐卖给百姓,平衡市价。这样既能稳定盐价,还能照顾到商人不愿去的偏远地区。”
杜甫听完,惊住了。
因为刘晏的方法,不仅解决了他提出的问题,还考虑到了商人不愿去的偏远地区。
想当年,杜甫的祖上也是搞经济的,只是后来大唐科举以诗文取仕,他们杜家便转而搞起了文学。
李琩对刘晏的办法颇为认可,他原本想补充一条,但想想还是忍住了。
李琩想补充的,是刘晏盐法的一个漏洞——官商勾结,私盐贩子有机可乘。
但他没说,因为他知道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个漏洞的存在,初期可以吸引大批商人入行,也可以倒逼官盐修正问题,等把盐商套牢,他再想办法解决这个漏洞。
刘晏心思机敏,见李琩欲言又止,道:“臣仓促之间想出此法,思虑不周,请陛下指正。”
“士安此法,十分精妙,我没什么意见。”李琩微微一笑,顿了顿,道:“我只是对盐井有些新的思考。”
刘晏一怔,道:“请陛下赐教。”
李琩道:“当前的盐井,还是传自李冰兴建都江堰时发明的大口浅井,大口浅井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挖掘不深,我有一个新的设计,能节约人力物力,且深挖盐井。”
刘晏又惊又喜,忙道:“请陛下说详细些。”
李琩起身到龙案上,找出一张图纸,递给刘晏,道:“你瞧瞧。”
刘晏接过看了半晌,好奇道:“这是什么原理?”
“杠杆……”李琩原本想说杠杆原理,但考虑到刘晏可能听不懂,转道:“士安会舂米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