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6章 稳中求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6章 稳中求进 (第2/3页)

下河东,去河北,先取常山。”

    封常清问道:“要不要派监军?”

    “不用。”李琩摇头,“给他们两人加官,加封郭子仪为御史大夫,李光弼为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给朔方军调粮。如果他们还是大唐的臣子,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是。”封常清领命,转道:“江淮之地,雍丘县令令狐潮率县投降了叛军,叛军任命他为军将,谯郡太守杨万石也投降了叛军,谯郡所领真源县县令张巡不愿投降,召兵讨逆。张巡趁令狐潮去见叛军大将李庭望时,占据了雍丘,如今正与叛军在雍丘对峙。”

    之前李隆基没把消息同步给李琩,李琩也是才了解的江淮的情况。

    而封常清之所以知道这些,则是昨夜去兵部做足了准备。

    李琩道:“江淮之地现在是朝廷最重要的粮饷来源,千万不能丢。”

    历史上,张巡在睢阳坚守了七个法国,拖住叛军南下江淮的步伐,保证了大唐的财政收入。

    但这背后,却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哀。

    因为睢阳失陷后三天,官军就收复了睢阳。

    究其原因,除了贺兰进明,许叔冀、尚衡等将贪功不作为外,根本原因,还是朝廷的内斗。

    当时,李隆基在剑南,李亨在朔方,大唐有两个朝廷,下面的官员要听两个朝廷的命令,彼此之间,相互猜忌,都希望借叛军的手搞死友军。

    而张巡起兵时,打的是吴王李祗的旗号,后听命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而贺兰进明,则是李亨任命的河南节度使。

    张巡只是一个基层官员,朝中无人,在朝廷的派系斗争中,无人可靠,只能被当做弃子。

    这也是李琩为什么要回长安,想在长安把李隆基和李亨等人一锅烩了的原因之一。

    因为只有一个朝廷,下面的人才知道该听谁的。

    封常清道:“现在的河南的都知兵马使,是吴王李祗,能不能守住江淮,还需得看他怎么打。”

    李琩道:“加吴王李祇为河南节度使,张巡为河南先锋使,把朝廷的其他敕令一并送到,并告诉他们,朝廷即将收复洛阳。”

    封常清道:“是。”

    李琩接着道:“剑南那边,传令荣王,请他务必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