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3章 屁股决定脑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63章 屁股决定脑袋 (第2/3页)

友,姓王名昌龄,字少伯,他刚到龟兹,希望在碛西谋个职务。”

    王昌龄,和王之涣、孟浩然、王维都是好友,开元年间就曾到过玉门关外,写下大量的边塞诗。

    他们这些人声名在外,但在中原郁郁不得志,于是便想着到碛西来投奔李琩。

    李琩对王昌龄的政治才能并不太清楚,但是从他早年的经历,可以看出他能吃苦,这样的人,留在碛西好歹也能收点名声。

    于是李琩道:“我早闻王少伯的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他既然来了,便让他跟着你当差即可,稍后我得空,我一定去见见他。”

    “多谢殿下。”王之涣给李琩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刘晏待王之涣出门,奉承的笑道:“殿下贤名在外,大唐各路人士不远万里也来投效,要是长安的皇子们都像殿下一样,何愁大唐不能再上一层。”

    “刘参军言重了。”李琩摇头笑笑,“你有话直说,不必先奉承我。”

    刘晏一笑,道:“下官最近考察碛西各地,发现了几座质地优良的铜铁矿藏,如今大唐铜币缺少,我们是否奏报朝廷,允许碛西自铸钱币?”

    安西这一带,确实有不少优良铜铁矿藏,历史上,西域唐军困守孤城后,就采用唐代宗年号“大历”,仿照开元通宝的样式,铸造了“大历元宝”,后来唐德宗继位,他们又采用唐德宗的年号,新铸“建中通宝”。

    不过,李琩现在想的,并不是资源的问题,他是在想,安西这些文武,似乎有些变了。

    以前安西的文武,很少提出这种和朝廷“有隔阂”的建议,但现在,像段秀实和刘晏这种忠良之臣,都开始想出练常备军和铸钱的骚操作了。

    但细细一想,他们似乎也没变,因为如果安西上下够忠心的话,这些操作对大唐、对安西都是好事。

    换句话说,他们提出了以安西为主,大唐为辅的建议。

    不过也可以理解。

    毕竟长安离安西几千里,长安里的李隆基和权贵们并不能决定他们这些人过得好不好,但李琩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