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各有国情 (第2/3页)
比之下,大唐会安抚其民,平等对待。殿下自接管安西之后,宽仁为怀,公正严明,吐蕃心知肚明,自然小心谨慎。”
安思顺说的平等对待,其实也没那么平等。
毕竟,一般胡人要想入大唐的户籍也是有门槛的,即使入了籍,也会被人看不起。
比如,高仙芝就会经常被人骂高丽胡。
不过这种看不起,是一种“长期性的文化”,和大唐的政策关系不大,大唐的政策总体来说,还是保持着李世民“朕独爱如一”的态度。
而且,比之这种文化上的看不起,吐蕃是实打实的压迫,所以一般周边的少数族群,在有得选的情况下,多数会选择投靠大唐,而不是吐蕃。
吐蕃自己也知道一点,因此他们对于大唐周边族群的策反,基本秉持着能拉一个是一个,拉不了也不强求的态度。
当然,吐蕃这种策略,并不是摆烂,而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一种选择。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资格和实力对别国怀柔,吐蕃没有大唐这样的国力,对他们来说,什么样的怀柔政策,都不如抢掠和奴役来得划算,来得直接。
而且,吐蕃还要靠抢掠和奴隶别人,来激励军士卖命,即使信佛的“高级知识分子”属卢芒其顿,也不敢违反这样的规则。
身为龟兹王族的白孝德十分同意安思顺的说法,道:“只是可惜了一次机会。”
“无妨。”李琩微微一笑,“像假降这种计策,本就是因时而定,可遇不可求,与吐蕃的战事,当以实力为主。”
“也是。”白孝德给李琩行了一礼,退到一旁。
高仙芝接着上前,将厚厚的一摞文书呈给李琩。
李琩一边看,高仙芝一边道:“安西的屯田、水利按之前的计划在稳步推进,商路也比之前更加繁荣,人丁方面,中原的流民、旁城部落的族群、隐入高门的逃户、甚至别国的民众,都往安西迁移了不少,比十年前殿下刚掌管安西时,人丁翻了一倍。”
李琩点点头,随口问道:“多了这么多人,安西的民屯还够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