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悲情的李宓 (第2/3页)
,心中叹息,起身给李璘行了一礼,道:“殿下,朝廷既然已经下了准备发兵的敕令,那剑南将士就应该甲不离身,一心备战。”
“确实,李将军说得对。”李璘附和,请李宓入座,道:“李将军远道而来,还请休息一日,明日本王再招大家一同议事。”
李宓没有正面回答李璘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殿下可知道南诏的军政制度、士兵的训练程度、将士的作战喜好?”
李璘一怔,神色有些尴尬,道:“知道一些,但可能不全。”
李宓道:“很多战事开始前,胜负已经决定,要想打败敌人,就要比敌人更了解敌人,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尽可能多的了解敌人的一切信息,请殿下召众将议事吧!”
李宓这话虽然是为了大局着想,但李璘怎么听怎么不舒服。
李璘强忍着不发作,皮笑肉不笑的应了下来。
李宓见李璘的表情,不由暗暗感叹:“要是寿王来做统帅该多好。”
李琩为了打石堡城,不仅费尽心机解决粮草问题,提前在高寒处练兵,更是亲到前线绥戎城驻扎几月,与众将日日商讨作战计划。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李宓深知,正是因为李琩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在大战一起,迅速得胜。
反观李璘,还是一副贵皇子做派,由这样的人统帅三军,怎么能不让人担忧战事前景。
李宓兀自想着,李璘也看李宓有些不顺眼,因此两人沉默以对,直到众将到齐。
这些将军,一半是李璘从长安带来的心腹。
李宓知道这些人多数不了解南诏的情形,于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讲述。
首先是南诏的田制。
南诏是授田制,类似于大唐的均田制,但也有区别。
其一,授田制不像均田制那样随时变动,其组织化、制度化不如均田制,自耕农可以长久保留土地。
其二,因为南诏地处偏远,人少地多,授田规模较小,而且到现在也没崩坏。
在授田制的基础上,南诏全名皆兵。
其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