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6章 大论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06章 大论战 (第2/3页)



    方言转过头去,随后叮嘱朱伟、王扶等人。

    针对《人民文学》这次收录的、理论文章以及会议内容,如果只刊登在12月的那一期,不仅是杂志的版面和篇幅有限,更重要的是相隔的时间太久,时效性太差,到时候就吃不上热呼饭了。

    风头,恐怕会被最先报道西湖会议和寻根文学相关新闻的一批报刊抢走。

    因此,计划在12月这期的《人民文学》之前,专门设立一个“寻根文学”主题的增刊。

    不过方言能够想到,其他文学期刊同样也能想到,任谁都想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于是,占尽天时地利的《江浙日报》、《西湖》等江浙报刊,率先报道了西湖会议这一盛事。

    一时间,便在华东文坛引起不小的波澜。

    就在方言逗留在沪市的这段日子里,一家接一家的出版社争相宣传“寻根文学”,不但长篇大论,而且是连篇累牍地报道、评论西湖会议,本来已经降了热度的寻根文学,再次火速升温。

    比如沪市的《文汇报》,就毫不吝啬地称赞、支持“寻根文学”:

    “旨在挖掘和探索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心理,以寻找民族文化的根源和自我,来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学,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度,是一种关注人类文化源头、民族精神之根以及个人生命之根的文学创作潮流,为华夏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又比如燕京的《文学报》,不偏不倚地评价道:

    “文学‘寻根’的诞生有其必然性,是为了抵抗西方文学流派入侵的自我保护机制,追随西方某些作家、“流派”,即使模仿得再好,也不能成为独创性的艺术创造,华夏文学应该扎根在‘传统文化土壤’而不遗余力地开凿,才能跟‘世界文学’对话……”

    但相比于支持的呼声,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推崇西方文学流派的作家就觉得,寻根文学是在“开历史倒车”,是和康有为、梁启超一样的一种文学复古主义倾向,文学不应该向后看,而应该向前看,向西方看齐。

    甚至有更狂热的先锋文学评论家认为,寻根”纯粹是民族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口号。

    传统文化这条烂根,斩断都来不及,踹都踹不脱,寻根文学流派还寻它干什么?

    寻根,寻根,寻个鸟的根!

    把“寻根”当成是没落文化的“守灵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