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章: 音乐课上小秀古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二章: 音乐课上小秀古琴 (第3/3页)

  说着,她也是转身带着众人再次进入文化馆内。

    “首先,我有个问题考一考你们,你们有谁知道这砚台有几种。”

    “砚台还有种类吗?”

    李梦华当即就是乱了起来,而一旁的宋妎娜则是直接踏步而出,见阮海燕点了点头,她也是直接回答起来。

    “砚台有四大名砚,鲁青州的红丝砚、粤肇庆的端砚、皖古歙州也就是今天黄山的歙砚、陇卓尼的洮河砚。”

    阮海燕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着宋妎娜微微一笑。

    “不错,这四个是最为突出的,当然还有很多种类。比如松山石砚、徐公砚、黄石砚等等。”

    “而今天,我讲的就是与徽墨同源的皖州歙砚。”

    说着,阮海燕也是直接进入正题。

    “你们有谁知道歙砚的历史,答对了就可以获得第一枚印章。”

    “我知道。”

    宋妎娜淡淡地开了口,说着还不忘挑衅地瞥一眼李梦华。

    “汉、晋时期已有歙砚问世,至唐代名声日盛。开元以后,龙尾砚石被发现,歙砚更为世所珍重。”

    说完,看着一脸“红温”的李梦华,宋妎娜也是不屑一笑。

    不过阮海燕则是并没有在意这些小动作,反而是点了点头,接着话茬解释起来。

    “所谓龙尾砚石,也就是取料于今赣州婺源县、古唐代古歙州龙尾山一带,所以故又称之为龙尾砚,也是为什么赣州婺源砚台也叫歙砚的原因。”

    阮海燕说完,也是示意宋妎娜继续,但宋妎娜摇了摇头,表示机会共享,还是轮流答题比较好。

    宋翡凌这边,他与余云眸都看向了戚伊依,毕竟这知识点就太小众、也太细分了。

    如果是大概的,宋翡凌还能说上几句,但是精准到这里,他还是看向了一旁好似陷入“回忆”的戚伊依。

    没错,戚伊依想到了前世的五代十国,那个昙花一现的时代。

    “南唐后主李煜,众人都知道他是个不爱江山只爱文艺的千古词帝。比如著名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戚伊依不像是在思索,反而是像在回忆过去的经历一般。

    “他在位的时候,歙砚便被封为‘天下冠’,甚至还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当时还是砚工的李少微为砚务官,歙砚的身价从此扶摇直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