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祖传嘴馋藕粉烧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六章: 祖传嘴馋藕粉烧麦 (第2/3页)

的。

    在余云眸的期待与分享的目光下,余玲也是先选择了糊米酒。

    人工制作的米酒,配上用勺子手工打制的糊条,口感细嫩,又香又甜。

    余玲竖起大拇指,对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友好是一方面,对于带着假牙不粘牙又是一方面。

    前者做到用点功夫即可,但是后者,这每个几年功力在手上,光是那自己做糊条的配比都是天差地别。

    接着余玲奶奶又拿起一块烧麦整个送入嘴中。软糯弹牙,没有夹生不熟的硬米粒和过于软烂破坏口感,蒸锅的火候是恰到好处。

    甜咸口的肉馅搭配,虽然是猪肉,但是也很巧妙的没有去和牛肉的紧实口感做比较,反而是做成肉末,混杂在米饭的空隙当中,不见肉,但又有肉香。

    而且从烧麦的卖相和口感不难发现,这其实是在传统重油烧麦的基础上,减少了一半的用油量,保留油润喷香口感的同时,又让清晨的烧麦吃起来不腻人,更有回味感。

    就连烧麦皮都是用的一包一百五的高筋特筋的面粉,可见戚伊依的懂行,余奶奶也是不禁欣慰地微笑着点点头,满意地开了口。

    “看来你们俩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啊,对于年轻人来说,会做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云眸你也学两手,到时候也给小戚尝尝你的手艺。”

    而余云眸连忙摆手,笑着打趣一句。

    “奶奶,您是不知道戚伊依昨天她那游刃有余的两手三锅一起操作,那你孙女就算学个十几年都不见的会,还是您改天和戚姐来个强强联合,那我估计做梦都能笑醒。”

    而此时戚伊依见着早餐不够吃,也是现场做起了藕粉,你可以理解为甜版的“胡辣汤”?反正既视感是这样。

    藕粉其实在哪都能买到,洪湖,西湖、宝应、广昌等等都是当地的非遗特产。

    藕粉它本身并不难做,真正难的是藕粉与热水的把控。

    余玲奶奶也是知道这一点,身为一个老出人,她一眼就看出戚伊依这姑娘是有备而来呀。

    这份藕粉制作的关键也在壶上。壶身大,用铜打造,铜壶烧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