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二十章:诳言东海传资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二十章:诳言东海传资粮 (第2/3页)

炳才着急将种子弄了出来。

    众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杨庄主和老管家自行离去。

    张先生看着杨炳道:“你这是又要拿我当挡箭牌吧!”

    杨炳道:“哪能呢!确实是要向先生请教。”

    张先生道:“我又不是老农,能向我请教什么?”

    杨炳道:“先生博学多才,又自己开过荒,种过地,搞明白几样种子不在话下!”

    张先生笑道:“油嘴滑舌!不过你这字写的功力见长呀!”

    杨炳嘿嘿一乐,假装没听懂,并不搭他的话茬,却将外面的杨熊喊过来,说道:“杨熊,准备耕牛农具,把杨罴叫上,对了把熊大熊二也叫上,明天让张先生领着你们一窝熊崽子种地。”

    这些日子,熊罴兄弟一直在山上和工匠们在一起,杨庄主又不许山上的工匠们下山,熊家兄弟同他们年龄相仿,工作之余总在一起玩耍,几人之间已经非常熟络。

    张杨二人又对着这些种子研究了半日,虽然杨炳多为掩饰,都是诱导张先生说出的答案,但张先生何许人也,还是露出了许多马脚,张先生心中更是笃定,这些种子的种法这位少爷是知道的,这位小少爷身上秘密甚多。

    不过张先生并未点破,依旧配合着杨炳做了他的挡箭牌。

    次日,清明。

    熊罴兄弟找来了耕牛农具,又当起了农夫,今日顶班的当然还是杨炳,三少杨康是懒得干这个活计的,故而选择沉睡。

    杨炳查看了土地墒情,计算了土地面积,安排杨罴带着熊大、熊二去犁地起垄,施放底肥,这些活计倒没什么,他们都经常帮大人种地,干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这些肥料是平常积攒的人畜粪便经过发酵而得,掺有草木灰,拌上土就可以使用,汉人作为农耕民族,此时的种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些肥都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杨炳领着杨熊将土豆按芽点切块,在阴凉处放好,其他几种也预备妥当。

    同杨熊各自扛了装红薯的袋子来到宅子外一处田地,这是一块含沙的松软地块,向阳背风,正适合育苗,杨罴按杨炳的安排已经将这块地犁完,杨炳和杨熊用耙子和镐将窄垄改成了宽一伬三分的平垄,将红薯平铺在上,盖上一层土,等一个月后秧苗长出,就可以移栽了。

    张先生见他干活颇为熟练,心道:“我就不信你这也是自己想出来的?”

    杨炳干完活,看张先生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说道:“多谢先生指点!”

    张先生哼了一声,算是应答,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忙活完红薯育苗,杨熊那边已经将地犁完,几人开始种植玉米、土豆等其他作物,张先生也过来帮忙,虽说这次算是试种,每样作物的量都不大,几人力气也都很大,又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但也勉强到天黑时才种完,中午饭都是用早上带的干粮对付的。

    干完农活回宅子时碰到了金老的徒弟,说是冶炼炉那边又出了一炉好钢,让杨炳明天过去看看,顺便再商讨下炉子扩建的问题。

    次日,因为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还是杨炳顶班,杨康继续选择沉睡。

    杨炳一早来到冶炼炉处,跟金老沟通了一会儿技术问题,却见杨庄主、张先生、老管家又来到山上。

    杨庄主问了钢材和焰药的生产情况后,将众人召集到杨康的书房议事。

    杨庄主道:“今日有事商议,知道你们在山上忙,我们几个就来山上找你们了。”

    金老问道:“庄主有何事相商?”

    杨庄主道:“咱们一件一件地来,第一个就是庄子防御的事儿。这几日我暗自寻思,感觉对头的手段还没用完,咱们庄子的防御还要加强。”

    张先生道:“正该如此,首先要在水陆两条通道修建关卡,派人驻守,明哨、暗哨也要加强,再不能出现哨探被敌人一窝端的状况。几处外庄也要加强防守,族中重要人物的家眷也都搬回庄子住吧。”

    杨家在沂源盆地外还有几处庄园,主要是经商的族人在居住,毕竟主庄这边交通有些不便。

    杨庄主的二弟杨松主持海上的生意,全家都在崂山别院,这处庄园是杨家开辟海上生意后所建。

    三弟杨森主持北面陆上的生意,全家都在东平府,这本是杨家主宗所在,杨家开始经商后重建了一处庄子,但地产不多。

    这两处庄子是货物周转的中转仓库,也是一些货物的生产之地。

    最近风云诡秘,张先生担心敌人对这两处下手,所以建议杨庄主将二个兄弟的家眷接回庄子居住。

    杨庄主也正有此意,让老管家安排。

    老管家道:“如此一来,庄丁的数量就要增加,武器装备也要增加,修建关卡也要钱呀!”

    杨庄主道:“这正是要商讨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增加银钱进项,不然时间长了吃不消呀!”

    张先生道:“这个就得指望金老和三少爷喽!”

    杨炳心道:“您二位这是唱双簧吗?”

    金老道:“打铁我在行,赚钱的点子还是大伙出吧。”

    众人眼光都看向了杨炳,这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