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奉天子还是挟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五章奉天子还是挟天子 (第2/3页)

时候,是将军您最先出兵去攻打董卓。皇上颠沛流离的时候,是将军您派去了使节,皇帝回到洛阳的时候,是将军您把他接到了富庶的许县,这说明将军您一贯就是维护王室、维护皇帝的,您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皇帝的身上。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趁这个机会赶紧把迎奉天子这件事情完成,如果等到将来我们这个国家真的四分五裂,天底下的人都有了诸侯割据一方的心思的时候,那就为时太晚了。

    因此,荀彧向曹操提出了三大纲领: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至英俊。就是说尊奉天子以顺从民意,大公无私以降服诸侯,弘扬正义以招揽英雄。荀彧说,尊奉天子以顺从民意这是最大的趋势,他称之为大顺,大公无私以降服诸侯这是最大的策略,他称之为大略,弘扬正义以招揽英雄这是最大的道德,他称之为大德。大顺至尊,大略至公,大德至义,有此三大,将军您一定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即便有人出来跟您作对那也只能是螳臂当车、跳梁小丑一样,成不了气候。

    荀彧的这段话,和沮授的那段话,相比高下立现。荀彧反复强调的是一个字:“义”,沮授对袁绍反复强调的是一个字:“利”。荀彧反复说,尊奉天子是最大的正义,沮授反复说,挟持天子是最大的利益。所以沮授反复强调利,只能说明袁绍重利;荀彧反复强调义,只能说明曹操重义,至少在公元196年,也就是汉献帝建安元年的时候,曹操这个人还是讲义的,或者是这个时候曹操还是装着讲义的。

    荀彧和毛玠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个口号,他们两个人的想法是要通过尊奉现任皇帝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这两个人的心思我们可以肯定,曹操这个时候的心思,他可能是赞成这个观点的。但是这个说法它也给曹操戴了一个紧箍咒,就是曹操不敢太膨胀自己的个人野心,尤其是荀彧的话,他是用曹操自己的话来给曹操戴了一个帽子,戴高帽子的同时,也带上了紧箍咒。所以到曹操晚年野心膨胀的时候,这两个人就没有好果子吃了,荀彧据说被曹操谋杀,毛玠下了大狱。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汉献帝建安元年这个时候,这个时候的曹操才刚刚完成一个转变,就是由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将领,转变为一个政治成熟的乱世英雄。这个时候的曹操还不是奸雄,是英雄,他还是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为了这一点,他要维护现任皇帝,因为现任皇帝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迎奉天子后是要独揽大权,朝廷上的事情是先禀告曹操,再上报皇帝。《三国演义》中这一段内容和历史真实一样吗?天子在手的曹操在这个时候有个人野心吗?

    要说曹操这个时候是一点个人野心都没有,恐怕是不可能的。有野史是这样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