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变革(一) (第2/3页)
每年考核一次改为四次,也就是每三个月有一次考核。连续四次都不合格的,直接罢官去职。
官员任用升迁制度,也和往日不同。同样有一套详细的考核打分制度。
密密麻麻的章程,听得人头晕目眩。
想到接下来要应对的繁杂差事,吏部官员们个个心里发凉,面上还不敢露出来,各自沉声应了。
吏部在变革,其余五部衙门也同样在推陈出新。
就拿礼部来说,礼部最重要的职责是掌祭祀礼仪和科举,前两样关乎朝堂体面,后一样则是为国选材。大梁官场里的所有官员,基本都是科举出仕,自有一套延续了数百年的科举制度。
女帝陛下单独召见董尚书,对如今的科举选士制度提出了几点疑惑和改进的建议。
董尚书在领悟圣心揣摩圣意上,只略逊陈丞相一筹。听了天子一席话之后,董尚书苦思冥想了一夜,熬出了十几根白头发,写出了厚厚的一份奏折。
在奏折中,董尚书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认为现行的制度略显陈旧,且完全以经史子集策论来选仕,标准过于单一。毕竟,大梁朝能读得起书并能反复参加科举考试的,多是书香门第或是豪门大族子弟。
这也就使得科举入仕,成了世家大族们的特权。普通百姓家中的子弟,能熬过寒窗苦读高中进士的,少之又少。
所以,接下来大梁各州郡都应该设立免束脩的学堂,让适龄的孩童进学堂启蒙读书。
南阳学堂已经开设了几年,如今已渐渐看出了成效。但是毕竟是专收女童的学堂,规模太小了。接下来,要扩大学堂的规模,尽力让更多的孩童读书识字,开启民智。
此外,大梁州郡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譬如擅长种田的,擅长养马的,擅长打铁冶炼锻造的等等。朝廷应该设立相应的考试机制,将各行各业中的顶尖人才都选拔出来。给他们官身,让他们领朝廷俸禄,让他们为朝堂奔走效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