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九章 赚钱与淮南的事(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九章 赚钱与淮南的事(二合一) (第3/3页)

嫌弃皇宫小,就想把皇宫扩展一下,结果百姓们就敢狮子大开口。宋真宗想扩展街道,百官和百姓纷纷反对。

    当时皇帝要拆迁,整顿一下开封府的违章建筑,就得花大价钱给补偿款。而且甚至还有钉子户阻拦拆迁,皇帝的命令百姓根本不当一回事。

    别看赵骏在汴梁民间声誉不错,可他要是敢动那些百姓的利益,拆迁他们的房子,分分钟钟第二天他就变成一个狗官。

    “开这条街道并不用占用民居,而是用这次没收的鬼樊楼楼主的宅邸就可以。”

    赵骏说道:“那地方我看过了,占地极大,且恰好在金河边上,与梁门近在咫尺。与其让那里变成一座富人居住的河边豪宅,还不如进行商业改造,变成一条临河商业街。”

    “哦?”

    赵祯来了兴趣,说道:“大孙打算怎么运作?”

    “由官府出面对那里改造,铺面可以销售或者出租,预计一两年内就能收回成本,剩下的都是纯赚。”

    赵骏答道。

    “唔”

    范仲淹忽然想到了点什么,就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明代灭亡,就是官员欺骗皇帝,不仅要皇帝收不上来税,还不让皇帝拥有铁盐等专营,还说什么不可与民争利,实际上都是在为自己做盘算,国家确实应该掌握一些经商营生。”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有国企的原因。”

    赵骏补充道:“国企的存在就是为了防止垄断,对百姓生活兜底。后世的盐业公司、国家粮食企业,售卖的食盐和粮食价格低廉到几毛钱一斤,虽然味道可能不一定好,但对于穷人来说,确实是救命的东西,它的存在就保证了百姓的基本生存需求。”

    “大孙的意思,以后大宋也要有自己的国企?”

    赵祯问。

    “是的。”

    赵骏点点头,说道:“就拿这次去年江淮旱灾来说,要是有国企的话,受灾的百姓也不至于为奴为婢,甚至很多人都活活饿死。”

    提起这个,众人就沉默下来,因为早朝吕夷简已经提到了这个。

    还是去年淮南旱灾造成的后遗症,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时期结束期,恰好到宋仁宗这几年处于将断未断。

    气候上升回暖,降水线开始北移,对于北方的农作物来说是件好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天灾会消失,反而会因气候变化而变得频繁,如干旱、洪涝、地震等等。

    去年淮南旱灾,赵祯就下令赈灾,又从府库中挑拨二十万绢布充当淮南岁贡。

    可免除赋税以及赈灾显然是杯水车薪,很多淮南民众还是朝不保夕。

    所以趁着人口廉价的时候,有很多地主趁机吸纳百姓为奴仆,并且侵吞他们的田地,让百姓成为他们的佃户,为地主打工。

    这在古代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宋朝。

    偏偏宋朝又不允许正常人口买卖,明令禁止,所以当地的官府就只好把这些人口“赎买”回来。

    然而淮南旱灾,土地颗粒无收,即便这些人口有土地,可土地里长不出粮食,人也会饿死,这样只管救不管活的做法无疑会让贫困的人员雪上加霜。

    因此吕夷简认为应该放任不管,这件事在政制院商议过,早朝也基本只是走个过场。

    对于这件事情,赵骏也确实没什么办法。

    因为去年淮南旱灾造成的危害太严重,几乎整个淮南地区数百万人受到了影响,波及范围非常大。

    赵骏上台后也对这件事情很重视,想办法又增调拨了一大批粮草过去,甚至还动用了为西北战事准备的储备粮食送往灾区。

    但依旧杯水车薪。

    最重要的是你救一个人,可是还有千千万万的人要救。以宋代朝廷的能力,没办法做到把所有人都能安顿好。

    因此在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赵骏也只能选择同意吕夷简的方式,让大地主们继续吸纳土地和人口。

    这样肯定会加剧土地兼并,但从侧面来说,至少能够保证淮南大批灾民可以活下去。

    归根到底,还是目前的生产力低下,抵抗天灾的能力太弱了的缘故。

    除此之外,就是土地兼并严重。

    大地主们手里其实还存了很多粮食,但他们都不愿意售低价售卖给朝廷,而是趁着灾荒粮食价格暴涨,哄抬物价,牟取暴利。

    这件事情赵骏的态度是对淮南地区哄抬物价的地主们采取严厉措施,派军队前往,将他们抄家灭族。

    但最终还是被吕夷简他们劝住。

    不是吕夷简他们包庇淮南士绅,而是在于目前淮南地区就是个火药桶。

    如今朝廷内部有很多淮南地区士绅代表,一旦派遣大规模军队,势必会传出去,那些大地主们得知消息,恐怕会立即造反起义。

    要知道大宋可是连很多中小地主都承受不了高额赋税从而起义的,比如方腊就是个地主,被逼着造反。

    淮南地区勉强维持下来不容易,大地主们造反,宋朝都可能因此灭亡。

    所以还是以稳定为主。

    赵骏觉得他们说得确实有道理,便勉强应了下来。主要是他也做了研究,发现百姓现在正处于生死边缘。

    朝廷派兵去镇压大地主,是为了将大地主们手中的粮食放出来,解救灾民。

    但如果这个时候大地主们发现朝廷忽然派兵到淮南来,肯定心里惶恐,一旦他们拿出粮食招募灾民起义,那灾民就变成了他们的人。

    到时候派兵反而会激发矛盾,这是下策不可取。

    因此还是想别的办法。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把今天的国事向赵祯汇报了一下,将该处理意见上交,得到赵祯的认可之后,便准备回政制院办公。

    可大家离开之前,赵祯却把赵骏单独留了下来。

    他看着赵骏问道:“大孙,你明年便准备离京了,到时候去大宋天下走走也好,不知道你打算先去哪里?”

    赵骏想了想道:“淮南。”

    “淮南?”

    赵祯皱起眉头道:“大孙,那里真不能动手,会出大事的。”

    “我自然知道。”

    赵骏说道:“但也不能坐视不理,后世国家哪里出了灾祸,领导人都要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甚至在灾区指挥坐镇。这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体现,我至少也得去看看灾区的情况,才能够治理好地方。”

    “唉。”

    赵祯叹了口气,说道:“那便如此吧,只是到了淮南,还是要谨慎行事才对。”

    “我知道的,哥哥放心,我不会莽撞行事。”

    赵骏拱拱手。

    扭过头,离开崇德殿时,脸上的面容已是平静如水。

    这次淮南上来的劄子他都看过了,很多大地主根本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明明囤积那么多粮食,却要哄抬物价,把米粮涨到两三千,甚至四五千文一石,赚黑心钱。

    偏偏朝廷还不能直接派兵去,防止他们趁势造反。

    那如果自己亲自过去,在他们还没有造反之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却忽然把所有人拿下,将他们囤积的粮食发出去,那这些人,又该如何应对呢?

    今天稍微好了一点,精神状态也好了一点,希望明天能恢复好,继续每天两更。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