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会通河,前往金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 会通河,前往金陵 (第2/3页)

不那么远。”

    “最远可以到哪里?”

    顾正臣询问。

    吴忠指了指南面:“有条路可选,一条自此南下到徐州,在徐州换船转至宿迁。另一条是走向东,走韩庄、台庄,然后南下到宿迁。若不想换船,就走东面水道,不过那里河道有些曲折,较之徐州换船要慢上一日。”

    顾正臣看向梁家俊:“梁大哥意下如何?”

    梁家俊思忖了下:“来回换船也是麻烦,不妨直接到宿迁吧。”

    顾正臣微微点头看向吴忠。

    吴忠连忙说:“走东线至宿迁,要五日,船资每人八十文。”

    说着话,吴忠找来一名船夫,引着梁家俊、顾正臣看船。

    船长五丈半,船身中部宽一丈,有船舱十二间。船锚上还刻有“洪武五年造”的铭文,还有些小字看不真切。

    顾正臣点头:“就如此定下吧,明日一早可以走船?”

    “太阳出来就走船。”

    船夫回道。

    站在会通河旁,看着只有八九丈宽,平静的河道,顾正臣有些恍惚,轻声说:“看史书,元朝初年的漕运,全倚仗这一条大运河。”

    梁家俊微微一笑:“没错,只不过元朝后期,天下大乱,元朝河运断绝,只能倚仗海运。”

    顾正臣点了点头:“有人说,元之灭亡,始作俑者是方国珍。梁兄认为如何?”

    “方国珍?呵呵,这个说法倒有些意思。”

    梁家俊没有反驳。

    世人说起元末,多数盯着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但这是反元的第二梯队,第一梯队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

    但,首义反元之人,并不是韩山童等人,而是方国珍。

    方国珍的存在感似乎很低,但他几乎影响了两个朝代——元与明。

    元廷没办法平定淮河流域的红巾军,大都想吃大米,只能从南方走海路调拨,而方国珍最强之处,就是海军……

    梁家俊知道方国珍给元朝带来的麻烦,但他绝不会知道,此人留下的真正祸患,是他的海军被打散了之后,一部分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