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45、北平太守“飞将军李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745、北平太守“飞将军李广” (第3/3页)

荒漠。

    遥想当年,大漠飞沙,长河落日,纵横驰骋,弯弓射虏,将军智勇无双的英姿,让人叹喟不已。人曾言:“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其威名早已遍及朝野,但他的一生并不是很顺。汉文帝曰“子不遇时”。真不遇时吗?其正值刘彻当政,国力日盛,开始北击匈奴,扩张疆土,一改文帝时的坚忍、避让。“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积厚的实力终于让刘彻有了显耀的机会。

    然李广一生大小七十余战,从没带兵过万,手下又俱是老弱残兵,其受用程度可见一斑。那么李广无才,非也,武帝不识其才,亦非也。李广以良家子从军,历任武骑常侍,陇西都尉,至郎中令,精于骑射,智勇善战,每到危急时必有奇谋,常转危为安,死地而后生,且治军简约,与部下甘苦与共,兵将皆乐为其效死命,仍上将之才也。

    显而易见是武帝知其才而不信任、不重用。具体为何呢?世人知道的最多一个理由是,卫青、霍去病与刘彻有亲而得宠,对于李广的遭遇来说是个决定性的因素,但这决不致于他最终自杀的结局。那让我们从头看看李广一生的经历和言行,或许能找到他命运的一些答案。

    李广年青时“冲陷折关及格猛兽”且勇而有略,才气无双,这“略、才”指的是军事、战术上的,并非说其待人处世上的。为什么这样说,请看,当李广数次以少击多,偶尔被擒,又恃其胆略单骑逃返,却“当斩,赎为庶人”;击左贤王,四千对四万“军几没,罢归”“功自如,无赏”;直到最后一次,从大将军卫青出塞,以步卒弱旅接敌,失去向导,迷路,终因耻于对峙刀笔吏而自杀。

    从这几点分析,能看出上司对李广是非常冷峻而苛刻的,没有一点体谅、爱护的表示。说明李广与上层的关系很一般,甚至可以说上层领导隐隐有一丝嫌弃他。武帝曾说他“数奇”,就证实了这一点。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也暗示了他的性格特征。看来李广爱护下属却不会与同僚相处,不擅长于官场上的人情世故、利益关系。也有可能是专注军事而不屑于和刀笔吏应酬。

    从现在的眼光看,李广是个不善言谈的技术型人才。而汉武帝却是一个偏宠亲亲的人,当时朝野上下的风气自然受到影响,“大将军青欲使敖与俱当单于”,临战时,卫青把立功的机会让给亲信,令李广作侧翼,就是一个例子。

    这种环境下,李广的境况可想而知。且正当国力强盛,刘彻用人的余地又很大,李广更没有机会了。处如在岳飞的时代,李广或许还会有担当重任统兵数万的可能,当然会不会有岳飞的下场,另当别论。

    于是在李广的一生中,公事公办,这看似公正的幌子,却为他带来无数次不公平的结果,其本质也是不合理的。然而就在官场上没有背景和朋党的情况下,李广却因小事而报复区区一个霸陵尉,更证明这人没有什么政治远见,没有深谋远虑的心机,从没反思过自己的境况。他最终不被封侯,却言“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这句无奈的话更加重了他一生的悲剧色彩。虽然他爱护下属和百姓,后世得到了应有的名声,却无法弥补性格缺憾带来的个人遭遇。“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李广的遭遇,正映衬着这话的正确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