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32、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732、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第3/3页)

,云烟缭绕,犹如烈焰飞腾。

    唐诗岑参描写有“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之句。川谷中林荫蔽日,田园苍翠,犹如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绿色玉带镶饰在火焰山中。虽说此地为火焰山,但她却盛产葡萄瓜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非常好吃!”这里是吐鲁番盆地内最为富庶的地区。

    自古及今,“吐鲁番的葡萄”久已世界闻名。在这火焰山西段的一个沟谷,著名的“葡萄沟”便醉卧于此。这里水渠纵横交错,树木茂密,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为避暑胜地。此沟盛产葡萄,以无核白葡萄最为著名。据说唐诗“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便是由“吐鲁番的葡萄”酝酿而流传在河西走廊和戈壁滩之上。在这片葡萄沟附近,有石窟,可惜已经残毁。其西5里有古庙遗址二三处,已倾圮,出土有佛经残纸。

    又有一说,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火焰山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葡萄沟、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在这些沟谷中,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果然是深谷幽兰,非同凡响。大侠可以去尝试一番。

    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名闻天下。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而罗刹女被称之为“铁扇仙”或是“铁扇公主”只不过是她使用的芭蕉扇与众不同,尽管是芭蕉做的,但是坚硬无比,无坚不催,故称铁扇,并非铁造。

    《西游记》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文字显系夸张,但高温和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不是凭空臆造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