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一章:金钱的力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二十一章:金钱的力量 (第2/3页)

对超凡力量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

    所以会不惜代价的去追求它。

    此外,就是蓝星神秘客的威慑依旧成立。

    在有完全的把握对付神秘客之前,亚美利加的策略是不会改变的。

    道理很简单,其实也不难理解。

    陈轩所拿捏的其实也就是这一点。

    ……

    与此同时,绅士俱乐部第三层靠角落的僻静桌位上。

    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面带笑容的望着陈轩。

    旋即郑重的伸出了自己的手。

    “鄙人阿米·哈德森,金神像经纪公司驻花生盾特区的代理人。”

    “叫我托马斯就好。”陈轩随口胡掐道。

    接着伸手与他握了握。

    “那么,阿米先生,你找上我应该不是为了闲聊吧?”

    陈轩晃荡着酒杯,用漫不经心的语气道。

    闻言,阿米·哈德森脸上的笑容不变。

    “那是自然。”

    “不知道托马斯先生对派对有没有兴趣。”

    “入场费五十万刀,有好来屋女明星、社会名流参与。”

    “另外还有这位阁下。”

    阿米神秘的将手机凑过来,上面是一张人像照片。

    陈轩看了一眼后就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众所周知,各种名目的慈善晚宴是亚美利加乃至整个欧罗巴文化圈的标配。

    倒不是说这里的资本家全体带善人。

    而是因为慈善行为不仅是时髦,而且是合法避税并提升社会声望的重要手段。

    除去一部分是真心捐赠的外,大部分参与慈善晚宴的人都是为了提升名望,顺带扩展人脉关系等等。

    晚宴所募集到的善款会归纳到各个慈善基金会。

    其中的资金主要用于社会救济的补充。

    比如购买食物发放给流浪汉等。

    但这部分食物有很多本来就是源于捐赠的临期食品。

    绝大多数的慈善基金会都会成立有限公司来管理。

    这样既可以避税,也因为其具备有限公司的性质,故而能够不用像传统基金会那样披露他们的具体活动。

    《太平洋月刊》曾把这类基金会称为“不慈善的慈善”。

    其创建目的昭然若揭。

    其实在亚美利加,对于超级富豪们的慈善事业的质疑一直存在。

    许多裸捐听起来感人实际上却另有玄机。

    比如脸书的创始人,“机器人”扎克伯格就曾在九年前捐出450亿刀成立基金会,名义上是慈善,但同样是有限公司的非公开性质。

    而早在一个世纪以前约翰·洛克菲勒基金会就会被亚美利加总检察长谴责为是“使巨额财产传承下去的无限期计划,完全不符合公众利益。”

    因此,所谓的慈善基金会究竟有没有做善事,做了多少善事完全尚未可知。

    实际上有为社会慈善项目做共享的慈善基金会也就那么几个。

    其中以比尔·盖茨、巴菲特,以及二人联名向洛克菲勒邀请的几个全球慈善项目是公认有所落实的外。

    其余的基本是夸夸其谈。

    可以视为是长期避税和真正为子孙留下财富的体面手段。

    略微思忖后,陈轩对这个慈善晚会有些兴趣。

    “我很有兴趣。”

    “不过初次来到花生顿,没有太多准备。”

    “我需要礼服、礼宾车、还有两位照顾起居的管家。”

    “你知道你要说什么。”

    他靠在椅子上,慵懒的说道。

    作为一位合格的掮客,只要钱到位,这些都是小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在不限成本的情况。

    阿米·哈德森完全有自信将陈轩给包装成一位新兴的豪族。

    亚美利亚的上流社会与欧罗巴的上流社会最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