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29章 我们提前完成生产任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929章 我们提前完成生产任务 (第3/3页)

一开始杨明志是非常紧张的,时间一久,他就觉得每日一千就是一种合理情况。

    因为工人们真的把杨明志自己的夙愿变成了现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工人的产能基本在一千左右浮动。有的日子产能会跌到九百,也有日子能暴涨到一千二。

    工人们疯狂的生产不因气候愈加寒冷而影响。

    时间已经悄然进入到十一月份,斯大林格勒的战火愈显火热。

    遥远南方的广大战场,苏军拼上了上百万伤亡的巨大代价,终于将保卢斯的德军拖到了冬季。

    广大的苏军士兵对夏季作战似乎天然有着畏惧的情绪,然而一旦到了冬季,他们不仅开始联想起历史上发生的重重战役,因为那个时候的俄军是不会再冬季战败的。

    基层士兵其实并不太清楚,挫败德军1941猛攻莫斯科的其实是苏联军民修筑的庞大要塞群。德军的先锋部队突击到距离莫斯科市区仅有十三公里的地方又如何?这一小撮人就如同一个钻头,他们已经拼命钻洞,钻头几乎要断裂,最后的冲锋可不是什么坦途。而是苏军的碉堡铁丝网集群,还有密密麻麻的地雷战。在莫斯科的街道,每个十字路口都修筑了机枪掩体,大街和房顶密密麻麻安置着高射炮。

    朴素的士兵其实更乐意相信“冬将军”帮助了苏军,因为这值得相信。

    难道不值得相信吗?因为他们在与强悍的德军交战,在逐个街巷的血腥争夺,双方的武器也是基本对等的,彼此也都是纯粹的血肉之躯。接下来的战斗不过是比拼哪一方的人更不怕死更不惜死,比拼谁先崩溃。

    无疑,随着气温的降低,德军的三十万主力部队硬抗的同时,又想起了一年前寒冬的恐怖。因为德国当局拼命的宣传,进攻莫斯科的失败是源于可怕的冬季,以此来掩盖德军军事方面失败的事实。

    这个宣传短时间安抚了人心,却不曾想让一年后位于南俄的德军倍感压力。

    当杨明志的834厂和835厂开工专业量产突击步枪后的第三周,保卢斯的德军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进攻。

    德军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集中兵力试图一口气拿下整个斯大林格勒河右岸的主要市区,一旦得手就强行渡河,夺下河流左岸的小规模的市区后,将这座已经被炸烂的城市构筑成一个德军的巨型堡垒。

    实际上,这套战术不足为奇,因为九月初的狂攻德军就需要达成这样一个战略目的,可惜,当时德军被驻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第62集团军硬生生打了个防守反击,虽然苏军付出了惊人的代价。

    这一次,攻守双方其实并没有改变,进攻的个体士兵已经换了好几茬。

    德军在11月五日集结了十个步兵师与一些辅助部队,实际投入作战的兵力只有六万人。他们向已经解放城市大部分地区的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发动全面进攻,试图以兵力优势达成两个月之前需要达成的计划。

    历史再度重演。

    经过五天的战斗,保卢斯的计划硬生生被苏军挫败,投入作战的六万人,撤下来的就只有三万人能继续作战。大量德军尸体被遗弃在城市,约八千名伤兵被送到安全区。

    苏军付出的伤亡更加惊人,崔可夫的部队因为长时间作战,所有士兵忍受着饥饿和疲惫,他们严重缺乏重武器,却要忍受着德军的空军和炮火的轰炸。

    苏军虽然成功了,每个参与守城的步兵师,也包括两个来自新西伯利亚州的步兵师。他们编制上有一万一千人,两个月的拉锯战他们的兵力锐减到六千人,再经过这次大战,愣是打到只有一千人能继续战斗。

    但是苏军赢了,斯大林格勒的主要城区还有20%的区域被德军控制。保卢斯的主力部队又被赶到了城市外围,崔可夫相信德军还有意卷土重来,但他们没有能力立刻行动。

    一场战斗的胜利只意味着短暂的安宁,趁此机会,坐镇的崔可夫打电话给朱可夫,渴望得到新的生力军。然而,他的请求得到了朱可夫非常冷淡的回答;“你们必须继续坚守。”

    崔可夫的军人素质约束自己没有说脏话,他就继续灰头土脸的忍,根本不知道上级到底要做什么。

    朱可夫,他可不敢把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告诉崔可夫,此事必须要保密。

    一场百万人参与的反击战在十月份开始全面筹备,大量的新部队向南俄集结。为了绝对的保密,这些军人只知道自己要去战场,却不知晓是哪个战场。他们大规模的向伏尔加河流域方向集结,所有军人被要求白天找树林休息,行军都在夜间进行。

    当部队纷纷抵达斯大林格勒东部地区时,他们开始在林子里扎营,等待一个新的命令。这一时期,士兵们已经在传说自己是奉命解救斯大林格勒的,还有人觉得上级是希望新来的军队将德军彻底消灭。

    苏军的保密工作做的很不错,步兵师的师长目前还不知道自己的任务,但他们一旦接收到命令就会义无反顾的执行。

    朱可夫非常武断的结束和崔可夫的通信,因为到现在为止,第62集团军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了。他们以几乎自我崩溃的代价挫败了德军的一次两个月以来的最大规模攻势,德军主力已经元气大伤,苏军意外的找到了一个绝佳机会!

    其实不管怎样,苏军都必须在十一月底发动全面反攻的,这是九月份于地堡里制定的计划。

    还不仅仅于此,当南方的反攻发起后几天,北方的反攻也要启动。

    和南方不同的,北方将是一些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朱可夫是很喜欢突击步枪的,似乎有了它,每一个冲锋枪手都成了机枪手,这种兼顾火力和射程的全自动武器,必然会令基层士兵占尽巷战优势,哪怕野战也是如此。不过和北方不同的是,南方的部队只有少数来自新西伯利亚的步兵师小批量装备。

    朱可夫获悉到来自东方的喜讯,许多兵工厂已经具备大规模生产它的能力。

    倘若北方的反攻作战,新式兵器能取得优异表现,未来用它取代冲锋枪就会是必然的了。

    南方的百万大军开始最后的筹备,这些日子,苏联的广播电台也在拼命的报道守卫斯大林格勒的第62集团军打败德军十万人的喜讯。

    啊,为了振奋人心,宣传方面需要必要的夸大。

    杨明志对时间是颇为敏感的,因为整整三周时间已经过去,工厂的突击步枪生产完全步入正轨,也累计完成了一万八千支!

    时间又到了十一月十一日,这一天上午,杨明志可以高兴的宣布,自工厂投产到现在,突击步枪生产累计已经达到两万支!

    新西伯利亚市的任务是一个月生产三万支,但现在的情况绝对超额完成任务。

    大清早,他把两位厂长叫到自己面前。考虑到工厂的巨大产能结果,三人的情绪都非常欢乐。

    “现在局长同志,您可以去州长那里报告喜讯了。”安德烈耶夫高兴的说。

    “岂止是喜讯,我们自己都能完成任务,以后我们两个工厂联合生产,日产就是一千支,比传统步枪工厂的产能还要大。哈哈,就是不知道子弹工厂的产能能否应对新式武器的弹药消耗。”安东诺夫一番调侃说。

    杨明志微笑着摇摇头:“834厂继续生产突击步枪,不过未来835厂要开始生产别的武器了。”

    “哦?是单兵火箭炮?”安东诺夫问。“我也很喜欢它,您称呼它是鲶鱼,可以击毁德军坦克。”

    “对的。这些你们都不用担心,我会找到里固施科夫派来一些专业人员,很快火箭炮的事也能步入正轨。此事我未来会亲自抓,你们两位都不要有任何担心,一些都会越来也好,战争也会因为我们更快的胜利结束。

    所以我还有一些大事要做。”

    “嗯?什么大事?”安东诺夫问。

    “我要去我旧部下的军营看看,就是我们新枪送抵的部队。这些事你们不要多问,我也不多说。我可能过一两天就要离开,你们就在此继续生产。我会亲自教导那些士兵使用新武器,还要和我的兄弟们叙叙旧。”

    他不必多说,两个年逾半百的厂长就都明白了。所谓有些事不要知道是最明智的,两人没有再问。

    杨明志早已有了这样的打算,所谓火星行动必须在本月下旬开始,但是部队拿到新枪需要时间来磨合。

    普通动员兵高强度一个月的体能,打几十发子弹扔战场。自己部下三个师情况只是好一点,而且三个部下是聪明的,会进行特殊训练。巴尔岑、叶甫根尼和拉夫连季,这三个家伙的步兵师必是精锐。

    第63集团军在戈梅利战役后元气大伤,杨明志离开已经三个月,他多次打电话到莫斯科,直接询问波诺马连科游击队的发展情况,他获悉沼泽地的第63集团军真的偃旗息鼓了。

    其实并非说他们因为元气大伤而畏战,他们还在继续进行破坏,作战任务也都听从莫斯科指挥部的遥控,只是没有了大规模的主动进攻,部队变成班组为单位的一个个破坏小组。

    和许多游击队不同,游击共和国的第63集团军,他们是可以自行制作炸药,也能大规模生产粮食。德军自诩将他们悉数歼灭,代价是自己吐血三升。

    德军前线急需大量兵力,导致后方的三流部队也开始抽掉士兵去前线。剩下的敌人多是些伪军,以及从西欧中欧招募的炮灰,这些人并不是好兵的材料。

    偷袭交通线的行动从没终止,不过也就止步于此了。

    耶夫洛夫没有因为杨明志的离开变成战术白痴,一年的作战他学到了许多东西,还因为伞兵233旅234旅的精锐部队加入,对民兵的训练某种意义比苏军正规的动员兵还要高级。

    游击共和国只是在继续战斗力量,作战人员每周都在增加,并在德军难以控制的大量乡村快速发展。

    “也许我该给耶夫洛夫写封信,拜托运输第一师的同志把信件送去。”杨明志萌生起这样的想法。

    “我还得快点去彼尔姆那里,给斯佩洛斯金娜一些生活物品,最重要的还是去看看那三个老家伙。我得亲自给那些官兵开一个动员大会,告诉他们自己所在的部队有一个军魂,一个来自近卫284师的军魂。我得告诉他们自己的师长是精英中的精英,告诉他们每个人,手里拿着新式武器每个人都能消灭十个敌人,每个人都能得到勋章。”

    想到这些,他不想在和两个厂长继续瞎展望。

    杨明志快速穿好衣服,直白的说:“我要立刻行动了,我现在就去州长办公室。乌莫夫必须给我安排一架运输机,我要尽快去彼尔姆。同志们,再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