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出师有名 (第2/3页)
种程度上来讲,属于辜负了先帝刘宏对他的信任。
但是荀彧心中有一个计划。
虽然是费点周折,但是最终依旧是让刘俭能够成为大汉朝的皇帝,成为大汉朝的最高掌权人。
那就是让刘俭先扶持刘宏的二儿子刘协上位。
在荀彧看来,刘宏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辩如今已经用事实证明,这是个不成器的皇帝,不能接受大汉朝的江山。
而身为皇叔的刘俭,在废掉了刘辩之后,如果将刘宏的二儿子刘协扶持上的皇位,那就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刘俭如此做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大汉天下。
而且,他也顾念到了他与刘宏的君臣之情,没有做忘恩负义的事儿。
一个儿子继承不了家业,那就由叔叔扶持另一个儿子来继承家业,这天下还能有人说的出什么吗?
而等数年之后,事实证明,刘宏的第二个儿子也不行,也没有能力来操持这份家业,那刘俭到时候以叔叔的名义替刘宏来操持这份家业,天下人又能说得出什么呢?
毕竟刘俭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让你的两个儿子都上位试验过了,但是你两个儿子都不行,那就只能证明你家的这份根骨不行。
是天要大汉易主,而不是人啊。
这样做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对于刘俭的声名以及他日后对大汉王朝的统治力,毫无疑问,都是最好的方式。
虽然荀彧心中有这么一个计划,但是他却不敢保证刘俭会不会急功近利,直接就从刘辩的手中将皇位拿过来。
若是刘俭真的这么急功近利,荀彧虽然也觉得没有问题,但感觉总是差了一点什么。
但是如今听他对在场一众诸将做了解释,荀彧这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看来,他的主公还是当年与他相见时的那位主公,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颜良、文丑等武将见刘俭不愿意当皇帝,不由感到很是惋惜。
他们刚想要再行劝谏,就听荀彧说道。
“主公行事光明磊落,顾念先帝的托孤之重,如此行事可谓仁至义尽,天下望族黎庶,无人不心存佩服,从此以后,天下何人敢质疑主公的仁德与忠义?”
“末吏荀彧愿对主公誓死效忠。”
说罢,就见荀彧跪倒在地,对刘俭行之以大礼。
贾诩慢悠悠的站了起来,也说道:
“主公仁德,虽尧舜所不及,贾诩愿对主公效死,此生心志不变。”
眼见这两个人对刘俭说出了这番话,其他的众将虽然在有劝谏之心,但也不能张嘴了,毕竟这两个人如今可以说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是他的心腹智囊。
他们两个人都这么表态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发出相左的意见。
于是便见在场的诸将纷纷向着刘俭跪下说道:
“我等愿以主公为先,一切遵从主公的吩咐。“
大汉天子的未来,就在这三言两语之间定了下来。
或许在长安城中的刘辩万万想不到,他被废的命运从这时候开始就已经成为了注定。
刘俭来回看着众人:“下一步你们觉得我应该如何?”
荀彧心中已经有了筹划,但他并没有着急说话,而是侧目看向了一旁的贾诩。
让他颇为惊讶的是,贾诩现在也正扭着头看着他,同时脸上也挂着一丝微笑。
这两个人真都是彼此谦让的紧。
荀彧和贾诩的状态自然是落在了刘俭的眼中。
刘俭当即对贾诩说道:“文和年长,可由文和先说。”
“诺。”
贾诩也不拖泥带水,直接对刘俭恭敬的说道:
“依照老夫对王允、杨彪等人的推断,天子既然答应废除了新政,那就等于跟他们站在了同一个阵营,而大将军则是处于他们的对立面上。”
“王允、杨彪等人乃是旧有公卿阀阅势力的代表,他们与袁绍是穿一条裤子的。”
“昔日的公卿阀阅则是掌握天下舆论之权,依照老夫看来,他们一定会开始联合各地郡望,在各地散布舆论,将司州和雍州的叛乱全部归结到新政上,而彻底落实新政的主公与董卓则必然会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
“依照老夫推论,军事上,他们会让袁绍在司州与大将军周旋,拖住大将军,政治上,他们则是会立刻以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