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三十六章 昏君当诛,主公息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三十六章 昏君当诛,主公息怒 (第2/3页)

了出头之日,还需将这件事通知与我等有联系的地方阀阅与郡望,还有咱们在各地郡县的嫡系,让他们加紧上奏于尚书台,务必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件事给落实。”

    王允笑道:“正是此理,在这个时候,朝廷内和地方的反应越大,陛下的压力就越大,他的恐惧就会越深,这新政越早废除,对于这个天下来说就越好。”

    ……

    ……

    王允、杨彪、淳于嘉,这些人的行动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他们用最短的时间,联络了他们在地方的望族同盟,以及受他们管制的地方郡守和县长,让这些人在地方联名上奏,通过郡一级的行政单位向尚书台发表要求撤消新政的奏疏。

    一时间,各地官员联名上奏的奏疏络绎不绝,犹如雪片子一样的堆在了尚书台。

    尚书台的官员,如今受到天子和公卿的两方共同制约,并不完全属于谁。

    目前天子在尚书台的权力比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对于各地官员所呈递上来的奏疏感官也是最深最直接的。

    天子刘辩现在心中的压力可以说是空前的大。

    在这种种逼迫之下,他又去向他的母亲何太后进行了求证询问。

    若是吕强还活着的话,或许他通可以通过别的角度来劝谏天子,不要让他轻易改变政策,那样只会令局面有坏无益,说不定还会引起巨大的矛盾激化。

    但是可惜的是,吕强已经死了,再也没有人可以对刘辩说这些话了。

    而何太后不过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妇人,他看事情的角度可能还不赶不上现在的刘辩。

    更何况,当初让刘辩去拉拢以王允和淳于嘉等为首的贵族公卿,这个主意本身就是何太后出的。

    单从这一件事,就能看出何太后眼界的狭隘。

    太后一听尚书台关于撤销新政的奏疏像是疯了一样涌进尚书台,当即就劝刘辩立刻停止新政。

    她告知刘辩,现在董卓不在这里,只有靠着王允这些人相助,上下团结,稳住朝廷的局势,才不会让所谓的外人夺取了刘辩的皇权。

    至于什么新不新政的且不重要了,先废了新政,大不了以后等时局回复,再重新把新政拿出来说事,不就是了?

    问题是新政一旦废除,怎么可能那么容易会被拿出来再实施一遍?

    而且,王允淳于嘉等人一旦掌控了大权,又岂会再给刘辩母子这个机会?

    何太后根本就不会想到这些。

    她眼下也根本就没有心情去想这些事情。

    于是在何太后的撺掇下,在刘辩自己的六神无主之下,他们母子二人最终决定将新政废除。

    或者说是暂时废除。

    于是乎,刘辩紧急召开朝政会议,与诸位大臣商讨废除新政之事。

    而王允、杨彪等人对这件事是早有准备。

    他们早已经拉帮结派,准备了诸多的材料,时刻准备着抨击新政。

    当刘辩将这件事情在众人的面前一提出来的时候,所有人皆开始纷纷建言了。

    这些人针对新政纷纷发表了意见,你一言我一语,几乎争论了半个时辰。

    反正最后归根结底说的就是一项,就是朝廷所颁布的新政内容,全部都是恶政。

    天子现在就应该立刻废除新政,以免让新政继续祸害大汉朝!

    大汉天下之所以变成这个样子,全都是因为新政导致的。

    所有的一切跟刘辩没有半毛钱关系,全部都是新政作恶。

    荀攸,马日磾,刘表等人则是极力维护新政,一听刘辩说要废除新政,他们三个人,还有其一众手下的士族清流官员,纷纷站出来向刘辩谏言,请求陛下不要废除新政。

    刘辩听了这话之后,并没有表态,反倒是以王允等人为首的公卿群体纷纷站出来对清流群体进行反驳。

    双方在朝堂之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几乎都要动起手来。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彼此争雄之际,最终刘辩还是拍板做出了决定。

    “朕决定依照诸位爱卿所谏忠言,废除新政,挽救国运。”

    这话一说出来,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但是却无疑可使八荒四海发生震动。

    所有的朝臣们在听完这件事之后,心中无不皆涌起了惊涛骇浪。

    虽然今天有很多人已经对这个结果有预测,可真当这件事发生之时,他们的心中还是不免恐惧万分。

    特别是荀攸,刘表、马日磾等人听了天子下令废除新政的时候,更是不敢怠慢。

    他们纷纷跪下恳求天子收回成命。

    可毫无疑问,刘辩是不可能答应他们的。

    废除新政的政令刘辩依旧是坚持着颁布了下去。任凭荀攸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