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5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95章 (第2/3页)

不一样了,随着新界大开发从1994年正式拉开序幕,香港地产业长期以来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发生重大的改变。这原本是为了遏制楼价过快增长,但遭遇到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时,则可能产生叠加效应,让整个楼市彻底崩盘。

    因为随着香港房价一路暴跌,大量刚需型购房者开始持币观望,而大量投资型购房者则开始止损离场。这就让市场需求大幅减少,而与此同时新楼盘却在不断上市,于是原本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下子变成了供应过剩。

    所以香港楼市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投资信心的问题。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法接受,自己花上百万元买回来的房子,每天都在不停地缩水!

    而全香港最能给投资者带来信心的人,莫过于大名鼎鼎的“财神李”了!于是就在1998年的元旦,李轩对外发布了一条公告,他将投入1000亿港币来成立一家专门的香港住宅投资公司,对香港楼市进行托底。

    当然,1000亿这个数字只是宣传的噱头而已,实际上第一期投入为300亿港币。这个金额差不多是他之前清空所有住宅单位,以及此次金融危机在东南亚收割到的资金的总和。

    当初趁着新界房价疯狂暴涨,李轩一举清空了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陆续从地产商手中收购新界各个楼盘项目的尾盘,所积累下来的大量住宅单位,总共收获了220亿港币的巨额利润。这些钱虽然都是合法利润,但在香港楼市暴跌,全港投资者损失惨重的背景下,却很容易受到道德谴责,给人一种他这个首富从全港市民身上吸血的恶劣印象。

    他没必要去沾染这种道德污点,所以干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重新把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托底香港楼市中去。

    于是从九八年元元旦开始,李轩这家新成立的香港住宅投资公司,就开始在全港各个地区大规模收购二手房。短短三个月时间内,李轩就收购了6000套住宅单位,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呎,消耗资金200亿港币!这一疯狂的扫房行动立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