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闯军 (第2/3页)
闯军的骑兵浩浩荡荡呼啸而去,他们并没有攻城。
摆出巨大的声势,他们于城东十三里外的一处高地之上扎下了军营。
过了两日的时间,到了三月十日的午时。
高迎祥的主力大军出现在了兴安城的城外。
官道之上队列蜿蜒,军马密集,绵延无际。
如果从高空看下去,兴安城外的官道之上尽皆布满了裹着灰色头巾的军兵。
不同于普通的乱哄哄的流寇,这些军兵在行进之中出奇的沉默。
一众军兵列阵而行,一杆杆被其抗在肩上的长枪。
无数长枪汇聚在一起宛如钢铁铸就的森林,枪尖斜指,在阳光之下泛出点点寒芒,摄人心魄。
大军浩浩荡荡,宛如奔腾怒号的黄河之水一般,凶勐暴戾。
肩扛着长枪的闯军步队滚滚向前,很快便在兴安城外的原野之上汇聚成了一片片绵绵无际的枪戟之林。
前阵的闯军步队已经铺满了整个正面,而后方的闯军大队还好像无穷无尽一般,自远方的地平线之上不断的涌来。
即便远在三里之外,但是自闯军的队列所散发出的肃杀之气仍是扑面而来,
感受这扑面而来的压力,东关之上一众民兵皆是面色苍白战战兢兢。
陈望向着左右看去,城墙之上他麾下的一众的军兵神色各异。
跟随着他一路征战而来的老兵虽然有面带些许惧意的人,但是他们的目光却没有多少的动摇。
而那些新募的军兵之中大部分人的都脸色难堪,难掩畏惧之色。
有浑身颤抖者,有低头垂首者,有呼吸急促者。
但也止步于此,他们仍然站在岗位之上,没有人敢擅动。
但是城墙之上的一众民兵却是畏惧不已,一个个皆是面色苍白,有的忍不住小步向后退却。
上过战场的民兵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被征集而来的民壮。
陈望没有下达什么军令来做出应对,战场就是是最好的练兵场。
守城战不比野战,闯军就是再强,他们也没有办法飞过城墙直接进入城中。
闯军远道而来根本就没有多少的攻城器械,就是最为简陋的云梯都要制作很久。
在明末起义的初期,农民军攻城采用的方法都是最笨和最简单的方法。
一是云梯,二是地道,他们连攻城车都没有。
这里是云梯还不是那种大型的可以装载大量军兵,甚至梯身还带着倒钩的攻城云梯,而是那种最为简单的长木梯,竹梯。
明末之时记录流寇攻城,很多时候都出现过“云梯穴地百道并进”。
听起来很厉害,实际上就是蚁附攻城,拿着人命去堆,拿着人命去填。
乱世之中,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
密密麻麻的闯军恍若蝗群一般漫卷而来,先铺满了整个正面。
但是当其铺满了整个正面之后,浪潮并没有停止流动,
浪流继续涌动蔓延到城南,城北,宛如口袋一般将整个兴安城装入其中。
陈望扫视着城外正在缓缓展开的大部闯军,在经历了短暂的失神之后,他已经是恢复了平常的心态。
闯军流寇之中将军官称为管队、掌盘,虽然称呼不同,但实际上和明军的军制相差不多。
不是按照营哨制改编,就是按照旗局制,所谓的管队、掌盘等等称号也在明军之中有其对应的职位。
在前期的时候,各地的流寇良莠不齐,编制杂乱。
但是随着大批的活不下去的明军反叛加入之后,他们也逐渐开始了有了秩序,定下了编制,战力也开始变得强悍了起来。
闯军更是其中的精锐,高迎祥采用的军制就是延绥镇镇兵的军制。
最底层的单位为队,每队满编十二人,设队长一人,副队两人,配队旗一面。
城外闯军阵中,密布旌旗,根本难以胜数。
粗略估算之下光是正面的闯军旗帜数量就已经是超过了四千多面,也就是四五万人数,掠过正面去南北的军兵也不在少数。
这还没有算后续的人数,滞留在洵阳的人数就已经有了十多万人。
恐怕跟随着高迎祥一起进入汉中府的人数会超过二十万。
“四城协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