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身后既是许都,我们已无路可退 (第2/3页)
他的信徒们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了万民,推翻这破败的汉室江山!”
想着想着,青州黄巾出身的老者,就流下了泪水。
让无数百姓们为之在意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王朝争霸。他们也从来不会在意谁是皇帝,他们在意的,是手中能有几亩田,饿时有饭吃,冷时有衣穿,仅此罢了。
又一个要救万民的人吗?
老者心想。
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吧。
沈将军!
他看着那个“沈”字大旗,心中默默地说道。
旷野之上,从颍阴到许都的二十余公里,大大小小的庄园就有十多座。
屯田民们全都躲入了庄园里,他们的人数很多,达数万之众,但除开老弱妇孺,每个庄园战斗力最多两三百名青壮,甚至更少。
因为最好的青壮都被曹操编入了青州军,再其次又被编入了典农军,所以留下来的,几乎全是老弱。
如果沈晨愿意的话,他甚至可以不用去管许都,也不需要摧毁农田,直接进攻这些庄园,把老弱妇孺全部杀光。
虽然看上去庄园易守难攻,可区区两三百人的抵抗力量,根本不足以防御得住数千沈晨军队。
正面强攻,沈晨有把握在一个小时内屠灭了一个庄园。
而许都周边这样的老弱妇孺,达百万之众。
一个庄园数千人,每天只需要破三四个,杀戮和驱散的青州黄巾就达上万人。
现在曹操在官渡的主力精锐,他们的家人全在这些庄园中。
曹操急缺的粮草物资,也需要这些人耕种。
只要沈晨对这些人展开杀戮,那前线的曹操必败无疑。
消息传到官渡,甚至不用袁绍攻打,心里挂念家人的曹军士兵,就都会自己崩溃逃散。
可沈晨没有这么做。
即便是这些庄园全都竖起了长矛,对他的军队明显露出敌意,他依然没有选择下令进攻,屠戮了这些百姓。
因为那样做的话,跟曹操有什么区别?
跟历史上后来那些屠戮百姓的人,还有那些又有什么区别?
仁义礼智信并不是浪漫主义,而是一种传承精神!
五千年泱泱华夏,残暴的人或许不计其数,可更多的人,却依旧将这种精神力量掩埋在心底,默默地无数代传承下去。
这也是沈晨现在正在追求的东西。
他的大军就这样一路奔走,到了傍晚时分,距离许都,已经不足十里。
在道路的尽头,那是一片沟渠,自潠水上游挖掘而来,灌溉周边田土,虽然不是什么大河,却也宽及二丈。
桥梁已经被毁坏,左右两边皆是农田,在对岸此时已经集结起了一批军队,人数尚不知道,只知道旌旗招展,营帐连绵数里,还有大量的屯田民正挖建壕沟。
沈晨军离得数里地,沟渠对岸就立即吹响起了高昂的号角声音,营寨离沟渠约一里地,很快密密麻麻的军队就已经于在沟渠对岸集结完毕。
他们才刚刚到,那边就已是严正以待。为首之人骑在马背上,越众而出,他的身后一面大旗招展,上面写了一个“任”字。
“任将军!”
荀彧跟在任峻身后,远远地看着那支长途跋涉,奇袭许都的队伍。
他是在午后得知颍阴沦陷的消息,于是立即出了许都,来到城外任峻的营寨,亲自与他来到官道上建造营寨,修建防御工事。
任峻脸色极为严峻地望着远处那张“沈”字和“甘”字大旗,语气沉重地道:“来者怕就是那位沈晨了。”
“嗯。”
荀彧点点头:“我知他威名,倒是想亲自见一见。”
“那人应该是他。”
任峻注意到敌人到了对岸之后,立即就开始集结军阵,有一人骑在马背上,到了一处小山坡丘陵上方指挥,那“沈”字大旗就如影随形,跟在他身后。
双方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大概隔着三百多米,能看清楚人影轮廓,但具体长什么样,身高多少,就非常模糊。
“迎天子,奉公卿。直捣许都,匡扶社稷。抗曹贼,救万民!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就在荀彧与任峻望着远处沈晨军军队集结的时候,队伍仅仅只是花了几分钟时间,就排列好阵型,然后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向着水渠的方向前进。
水渠虽然不宽,但桥梁被毁掉,所以双方不可能正面交战,沈晨军是以刀盾手在前,弓弩手在后的姿势向着前面进攻。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沈晨知道,许都箭矢紧缺,大部分弓弩箭矢都在官渡,少部分物资也要供养给夏侯渊、李典、蔡阳他们这些在南面抵御刘备主力的部队,使得任峻的典农军弓弩少得可怜。
因此采取这样的形势前进,刀盾手在前方可以掩护弓弩手,如果任峻军中有少量弓弩远程射击的话,就能够给予我方弓弩手提供防御以及反手还击的机会。
如果任峻军中没有弓弩,无法给他们进行远程打击的话,等到刀盾手越过水渠的时候,弓弩手可以在后方掩护刀盾手前行。
他们的关系就好像后世步坦协同里的步兵和坦克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哺育。
见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