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章:后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第七百一十章:后方 (第1/3页)

    太武三年,四月二十日,子夜前。

    在太谷关守军覆灭的当夜,本该在轘辕关镇守的胡毋丘带着少数几个骑从飞奔到太谷,接过了这一地泰山军的指挥权。

    原来朱灵在攻破太谷关后留下了两千人的部队,随后带着剩下的部队转攻伊阙关。

    之后胡毋丘就想接收太谷关的守军,统一纳入自己的指挥。毕竟太谷关和轘辕关更近,更需要一体防御。

    但当时的太谷关以分属不同军而拒绝了胡毋丘。这让胡毋丘非常恼火,但也只能无可奈何,毕竟他也确实没有名义去统帅这两千人的部队。

    其实当时太谷关的守军之所以拒绝胡毋丘有一个很深的原因,那就是胡毋丘这个人的风评并不好,常有兼并友军的行为。

    别看泰山军军制森严,但实际上依然不能制止这种情况。因为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兼并,在别人看来那叫整编。

    比如一支主力营头被打残后,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必然会从其他营头抽调骨干,有些时候重组的是一个大编制,甚至一个整编营头都会被编入进去。

    那你能分出这是兼并还是整编吗?正是这种现实的灰度,使得这两个概念非常模糊,也容易被一些手段脏的军将们利用。

    而胡毋丘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手上的五千人军有大半是这么来的。而他为何能如此肆无忌惮呢?

    一方面确实是这人常事出有因,还一方面他出自胡毋家。

    在如今的泰山军中,其实有几家将门,他们或是整体投入泰山军的,或是在早期就进入泰山军体系,所以家中子弟密布。

    前者的代表是马腾,后者的代表就是胡毋家。

    原先的胡毋家曾为泰山军的敌人,但在其家主胡毋班的审时度势下,大胆押注张冲,在泰山军早期的蛰伏时期,为泰山军立下了不少功劳。

    胡毋家有个特点,因其家治《公羊春秋》所以奉行大复仇主义,所谓“胡母家,有仇必报。”

    但等这一次的仇人是泰山军后,胡毋班非常灵活的选择了加入泰山军,成了泰山军自家人。

    这样他们家族的宗旨不会被打破,还搭上了一个顺风船。

    尔后的胡母家在泰山军中发展迅速,其中子弟在军政两界都有,而在军界中最突出的就是这胡毋丘。

    此君善练兵,善军阵,可能冲阵斗战不行,但确实是一等一的大将宿将。

    之前在幽州地区作战时,就曾以千人的营头大破地方豪势联军七千人,而己方伤亡却只有十余人。

    如是,靠着突出的能力和不俗的背景,胡毋丘屡获迁转,如今已是一军之主。

    所以当时的太谷关守军如何敢将自己交给胡毋丘呢?

    再说了,胡毋丘是泰山人,而他们都是清河子弟,是朱灵在地方镇军层层选拔出来的,可以说是真正的河北子弟兵,那是万万不能乱投的。

    但这一次,胡毋丘的到来,吃过大败的清河昭义军残军再不敢拒绝胡母丘,将军权悉数交付胡母丘。

    而这一次胡母丘的到来,压根不是看上了这千人左右的昭义军,而是他要搏一个大的。

    在得知太谷关破了后,他命令部队急赴太谷方向,而自己则带着少数骑从先行抵达。

    在胡母丘看来,太谷关方向的太谷道是防守京都的重要通道,王上是万万不可能放任这条通道被袁军占据的。

    而一旦他先行守住这条通道,那后面还不是简在王心?再加上,这事的风险也不大。

    在胡母丘看来,他的部队最迟在明日就能抵达,而京都方向的先头部队最迟最迟后天还不到?

    如此风险小,收益大的事情,他如何不做?

    所以在接受了这千人的昭义残军后,胡母丘就开始做了相应的防守准备。他先是加固了原先太谷道谷口的壁垒,然后将剩下的昭义残军集结到了壁垒四周,建立了三条横亘六里左右的甬道。

    而在壁垒的后方,他预先修建了几处营地,好为自己后续部队抵达而留出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biqugu.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