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戚家军、白杆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章 戚家军、白杆军 (第2/3页)

出一笔钱去买粮食,只因为明末的低温期,北方粮食产能不足。

    同一时间,辽东一石粮食一两,南方江浙一带或许才四五百文,湖广只有三百多文。

    那漕粮走漕运,还要被官员小吏拦吃卡拿,三百多文的粮食运到北方,价格飙涨。

    熊廷弼麾下的辽东镇,每年所用420万两,有近三分之一都是花在了粮食上。

    解决的办法也有,那就是直接从湖广买粮,沿长江走海运直接抵达辽东。

    但没有人会这么做,也没有人敢这么做。

    表面上,言官们说的是漕运两岸百万民夫需要漕运讨生活。

    实际上、这里面可以贪污的银子,是每年数以百万计了。

    崇祯时期就有一个沈廷扬主张走海运,前期也为北方省下了几十万两,不过那是崇祯已经把官员杀怕的情况下。

    并且就算如此,沈廷扬还是遭遇到了天津卫、山东等地的官员威胁。

    朱由检知道这事情怎么做,但是他却不能自己做,而且他也没有信得过的官员去做。

    沈廷扬眼下不过是一个还在家中苦读的学子,朱由检也没有办法让他去做这件事。

    他不可能看着朱由校贴钱去做这件事情,户部让朱由校犒赏,实际上就是赶紧还欠响。

    但是这欠响发下去容易,能不能到九边士卒手上就难说了。

    因此朱由检想了想后、才开口道:

    “臣弟以为,发响以昭告天下和边防士卒,传递皇兄对他们的重视,这是应该的,并且不能少,只能多。”

    “不过怎么发响、这是需要商讨的事情。”

    “那辽东镇、在永乐年间不过驻守七八万人,眼下却驻辽兵九万,客军七万,辎重民夫十万,总计二十六万。”

    “这些人马,人数虽多,战斗力却很差,而且很多士兵都是吃空饷,真正遇上战事的时候,就会遇到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

    “臣弟的建议是、兵在精不在多,加上辽人从军者,往往不到一月就会北逃,因此可调客军驻守,想必熊廷弼也是这么想的。”

    “臣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